圖書標籤: 地圖 溫州 曆史地理 曆史 曆史地圖 待購 地理學 地理
发表于2024-11-22
溫州古舊地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颱灣詩人餘光中曾說過:“茫茫九州縮於一張輿圖”。
一張古舊地圖中所蘊藏的豐富信息,足以讓人們按圖索驥追尋那個年代的城市麵貌和市井生活。
《溫州古舊地圖集》中那一張張地圖,就如一根綫,串起散落在漫漫長河中的曆史,書寫著溫州的韆年文明。 ——題記
匯集海內外172種古舊地圖
為研究溫州提供重要資料
翻開大8開的《溫州古舊地圖集》,曆史的氣息撲麵而來:從世界各地尋訪到的172種與溫州相關的古輿圖與近代地圖,根據傳存特點與地方特色,分為溫州府圖組、海防圖組、溫州城圖組、分縣圖組、山水名勝圖組5個圖組,大體展現瞭傳世溫州古舊地圖的全貌。
2011年,日本京都大學人類環境學博士、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鍾翀先生受《溫州通史》主編吳鬆弟先生之邀,著手編著《溫州古舊地圖集》。他花瞭3年時間,對海內外現存溫州古舊地圖進行較為全麵地專題調查,收集瞭溫州本地各區縣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文博機構,中國國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颱灣“故宮博物院”與“中央研究院”等主要藏圖機構以及日本、美國等海外公私所藏的多種溫州古舊地圖圖像資料,將之匯編成冊。
為瞭呼應“古舊”這個主題,鍾翀獨具匠心地選取瞭收入該書的《聖朝升改廢置州郡圖》中的“溫州古舊地圖集”字樣,作為書名字體。鍾翀說,該圖選自北宋稅安禮所作《曆代地理指掌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曆史地圖集。而宋刻原本僅存於日本東洋文庫,故刻本字十分珍貴。
為何宋代之前的地圖沒有收錄?“有可能是宋代之前地圖科學並不發達,也有可能是年代太久遠,因此無法保留下來。”鍾翀說,由於政權更迭、地圖更新等原因,曆代傳存的老地圖存在分散、稀少等問題,難以尋覓。即使是宋代,也僅搜到一張標有溫州字樣的省際地圖。
迴顧這一路,鍾翀也留有遺憾:雖然該書匯集瞭諸多海內外現存的溫州古舊地圖,但仍有部分珍貴的地圖資料未能編入此書。歸納起來大緻有四類:古代繪畫中具有寫實的甚至實測性質的溫州古圖。如元代宮廷繪畫大師、溫州人王振鵬於至治三年(1323)所作的《江山勝覽圖》;溫州的近現代地形圖與地籍圖;早期外國人所繪的中國地圖冊與多地珍藏的明清《海防圖》、《沿海圖》手捲中有關溫州的資料;現存本地明清譜牒中的村落圖、居址圖、風水圖等。
作為一種圖像文獻,該書的齣版有何意義?鍾翀在序中錶示,古舊地圖不僅是解讀溫州區域地理變遷、曆史發展與地域文化的第一手基礎資料,而且它所顯示的史地元素與人文信息,以及測繪、印刷等地圖文化與科技文化,乃至近代以來漸至發達的庶民文化等豐富內涵,也大量輻射到其他學科領域,為研究溫州曆史文化提供瞭多元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
溫州市社科聯調研員洪振寜認為,這部書籍最大的功績就是把世界各地的溫州古舊地圖匯編到一起,為專傢學者與普通市民提供瞭一份查對舊址、探索曆史的資料。
學會“望聞問切”
讀“活”古舊地圖
地圖對普通大眾而言,是一個工具。通常人們藉用地圖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便發揮瞭它的價值。但是,鍾翀卻喜歡探尋地圖背後的東西——地圖製作於什麼年代?所處的曆史背景是怎樣的?作者想傳遞什麼信息?它有什麼樣的功能?對他而言,解讀這些問號,纔算真正把地圖讀“活”瞭,纔能觸摸到曆史的脈絡。
“一張地圖就是一部曆史。”鍾翀笑言,這些古舊地圖並不是沉寂無聲的圖,它們在方寸之間,嚮人們傳遞不同時代的特點。
明中期以後,府縣一級的方誌編修進入高潮。目前流傳下來的萬曆《溫州府誌》和幾種較早版本的縣誌中,齣現瞭一些關於府境、縣域,甚至府城、縣城的方誌地圖。這些地圖中勾畫著山水素描,與山水畫有異麯同工之處。
“這纔是明代方誌地圖最吸引人的。”鍾翀娓娓道來,明代中國山水畫發展進入鼎盛時期,許多地圖由畫師繪製。因此,地圖多為平、立麵相結閤,且有山有水,這與當時盛行的山水畫密不可分。
清朝軍事關係較為復雜。前有清廷與明鄭的持續緊張,後有西洋列強的覬覦與叩關。因此,海防圖是清代地圖一大特色。鍾翀以《浙江溫州府海防營汛圖》為例,指齣繪者有意於衛所、城寨、烽堠等海防設施的錶現,還有海防衝要、軍額配置及相關戰事等的注記,反映齣當時局勢的緊張。
“曆史和地圖是一脈相連的。”鍾翀在搜尋地圖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年代不詳的圖。判斷地圖所屬年代,需要參照曆史。
最初在中國國傢圖書館見到《溫州府屬全境二十裏方圖》時,鍾翀在注解中找不到任何年代的信息。根據圖幅及圖式,鍾翀發現該圖與清光緒二十年刊《溫州府總圖》高度一緻,故推測它是以清光緒二十年圖為底圖繪製而成。然而,圖上甌江等河流及沿海地區用墨綫勾繪瞭河榖平原及沿海平原,並以不同色塊準確區分平原與山地,而營汛、道路等標注則更為詳確,由此推斷該圖繪製於光緒二十年之後。
“鑒定地圖年代,就像中醫治病一樣,要‘望聞問切’。”鍾翀說,“望”就是看圖標,文字通常會錶明年代;“聞”就是聞味道,油墨、木刻等氣味能傳達地圖製作的年代;“問”就是找資料,嚮收藏人詢問地圖的流傳曆史;“切”就是深入到那個社會,想象繪製者的用意。
不少孤品為溫州人所作
在地圖學史上極具價值
在這本地圖集中,有許多地圖僅有一件存世,堪稱孤品,在中國地圖學史上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這其中有不少為溫州本地人所製。
在溫州城圖組中,記者發現瞭一張色調淡雅、標注詳盡的《溫州府城圖》。“越早的地圖越是珍稀。”鍾翀告訴記者,這是來自甌海關貿易報告書內的摺頁地圖,估計為本地畫師所作,目前為南開大學圖書館藏。它詳細錶現瞭1877年溫州開港之初的城市麵貌,是極為難得的近代早期城市地圖珍品。
在這張手繪地圖上,城中的衙署、祠廟以黑綫描紅框定範圍,山形以皴筆錶現,城門、牌坊與部分衙署、祠廟及樹木用形象繪法錶現,街巷、水道、橋梁等均以平麵圖或符號錶現,另用漢字“屋”“行”“店”“田”對相應地物作符號化處理。圖中的甌海關、大英公所、大英聖人耶穌教堂、美益洋行等記載則反映瞭開港初溫州近代化的曆史。
最為傳奇的是,這本書曾於民國二十六年被日本侵略者劫去。在抗戰勝利後,從東京收迴。
在溫州市圖書館,鍾翀還發現瞭民國《平陽縣誌》所載《全縣地圖及各分圖》。它是近代浙江方誌名作,也是溫州各縣方誌之中最早的鄉鎮區分地圖,溫州本地人參與繪製。
“看到第一眼,感覺特彆興奮。”鍾翀說,這套地圖根據實測大比例尺地形圖編繪,它收錄瞭1:20萬的總圖1幅、1:5萬的鄉圖11幅、1:5000的平陽縣城及金鄉城圖各1幅,精確錶現瞭民國初期平陽縣的地形高程、城鄉聚落、交通水係、土地利用、行政區劃等各方麵的狀況。
難得的是,這套地圖是以《浙江全省輿圖並水陸道裏記》為底圖繪製而成。從繪製手法看齣,當時地圖測繪正處於清《會典圖》與1921年開展的標準化地形測繪之間,具有曆史性意義。
“溫州其實很早就有本地人製作實測地圖,水平之高,在中國地圖史上實屬罕見。”鍾翀感嘆,繪製地圖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溫州人製圖的精確度和嚴謹性,充分體現瞭溫州人吃苦耐勞、一絲不苟的精神。
一幅幅曆代珍貴地圖展示瞭溫州城市的變遷和曆史前進的腳步。昨日上午,《溫州通史》“專題史叢刊”第一部《溫州古舊地圖集》首發,該書匯集瞭172種200餘幅與溫州相關的古輿圖與近代地圖,由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鍾翀曆時3年整理編撰而成。
溫州城的悠久曆史為今人留下許多珍貴的古輿圖和近代地圖資料,但由於政權更迭、地圖更新等原因,曆代傳存的溫州地圖極為分散、稀少,目前已成為十分珍貴的文獻史料。本書匯集的200餘幅地圖時間上起於宋而迄於1949年,時代上跨越宋、元、明、清、民國,是編者經3年時間從溫州本地各區縣圖書館、檔案館等文博機構,中國國傢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國內知名圖書館,還有颱灣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與日、美等處公私所藏中收集而得。
本書在內容上根據該地古舊地圖的傳存特點與地方特色,分為溫州府圖、海防圖、溫州城圖、分縣圖、山水名勝圖等5個圖組,其中,有不少地圖為首次公開。如一張齣自於甌海關貿易報告1877年的《溫州府城圖》,該圖現藏於南開大學圖書館,圖中保留瞭1876年鞦溫州開港之初的城市麵貌,原圖可能是溫州當地所製彩繪本,至今未見流傳。
據編者鍾翀副教授介紹,作為一種重要的圖像文獻,古舊地圖不僅是解讀溫州區域地理變遷、曆史發展與地域文化的第一手基礎資料,而且其中傳遞齣的史地元素與人文文化,以及測繪、印刷等地圖文化與科技文化等,更是後人研究溫州文化曆史多元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
據瞭解,我市自2011年3月份開始啓動《溫州通史》編纂工作。該項目被定格為高質量、有特色的學術課題,聘請瞭溫籍的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吳鬆弟教授擔任主編,邀請國內外學者與溫州地方史研究者共同參與。《通史》全書計劃分導論捲、先秦捲、兩漢吳晉南朝捲、隋唐五代捲、宋元捲、明捲、清捲、民國捲等8捲,同時還將編寫30個專題史。除《溫州古舊地圖集》這一專題史外,《溫州麯藝史》《溫州政區與地方政治》《近代溫州交通史》《溫州醫學史》《溫州海上交通史》《溫州方言史》《溫州古代戲麯史》等其他各專題史已經陸續交稿,全部30個專題史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永嘉
評分永嘉
評分永嘉
評分永嘉
評分永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溫州古舊地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