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之格局
二、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料概說
第一章 佛教入華早期史實闡微
第一節 佛與帝王師
第二節 “永平求法”的再討論
第二章 後漢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 僑民佛教
第二節 早期漢地佛教中心與譯經
第三章 東晉義學的勃興
第一節 六傢七宗:東晉般若學的興盛
第二節 對格義佛教的重新認識
第三節 鳩摩羅什與長安僧團
第四章 不順化以求宗的廬山慧遠
第一節 廬山慧遠創作《沙門不敬王者論》的具體背景
第二節 《沙門不敬王者論》的佛學思想分析
第五章 孤明先發的竺道生
第一節 竺道生的生平考證
第二節 道生的“善不受報”義
第三節 道生的“身前身後名”
第六章 謝靈運《辨宗論》發微
第一節 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第二節 山水不足以娛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憂
第七章 東晉南朝的僧人學風的轉變
第一節 玄談風氣的影響
第二節 佛學風氣的改變
第八章 晉宋之際般若學嚮涅槃學發展的多元化路徑
第一節 毗曇學與《法華經》在般若學嚮涅槃學轉變中的作用
第二節 《肇論》中所體現的般若學嚮涅槃學轉變路徑
第三節 般若學嚮涅槃學轉變的廣泛信仰背景
第九章 北魏的佛教與政治
第一節 北魏太武帝滅佛
第二節 北魏佛教的恢復與發展
第十章 南朝佛教的發展與政治文化的衝突
第一節 佛教在劉宋時期的發展
第二節 涅檠與仙化:南朝釋道二教論衡
第三節 與儒學的一次交鋒:神不滅辯論的佛學意義
第十一章 六朝佛教尺牘
第一節 六朝佛教書信概述
第二節 公開信
第三節 小結:六朝佛教書信的功能
第十二章 普通佛教徒死後世界的信仰圖景
第一節 南朝民眾的佛教地獄信仰研究
第二節 地府與淨土,中國人死後世界信仰的重新構建
第十三章 魏晉南北朝佛教講經製度探析
第一節 唱導與齋講
第二節 轉讀與都講、麈尾
第三節 上講與問難
第四節 講經法會的程式化
第五節 總結:僧講、尼講、俗講
第十四章 南北朝中後期的佛教發展
第一節 北朝均田製的破壞與末法信仰
第二節 北周武帝滅佛及當時的佛學論辯
第三節 南北朝時期的“禪”
第四節 南朝的民間神僧與國傢帝師
第五節 南朝中後期的佛教新思潮
第六節 北朝後期的佛學發展
第十五章 結語: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的術與道
第一節 中國古代學術的分野與大、小乘
第二節 對道的追求與對術的渴望:教相判釋與學派體係的不斷創建
參考文獻
《中華佛教史》後記/湯一介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