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第六版曾于2006年以《发现社会之旅》的书名出过中译本。本书为同一译者根据最新版本修订的新译本。全书以人物为主线,勾画了二百多年来西方社会学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不仅阐述了各个经典传统的发展,还讨论了当代理论的各种发展方向。作者叙述人物生平,往往着墨不多而有传神之处。评述各派思想,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知识潮流,溯其源头,追其余脉,使对各种思想潮流的介绍既简洁又深入。 使读者不仅能全面了解每一位思想家的思想,还能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把握西方社会学思想的整体脉络。
发现社会,但社会在何方? 以前读过,书翻译的很好,怎么说呢,就是很有味道。值得回味。对社会学的人头及其思想介绍很到位。 看过英文原版,只可惜是删节的。
评分 评分发现社会,但社会在何方? 以前读过,书翻译的很好,怎么说呢,就是很有味道。值得回味。对社会学的人头及其思想介绍很到位。 看过英文原版,只可惜是删节的。
标一下当年一晚上刷完的书
评分都很好,韦伯最好。
评分冲突理论(马克思、韦伯、达伦道夫、米尔斯)认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冲突的场域,强调意识形态(虚假意识,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社会思想);结构功能主义(涂尔干、帕雷托、斯宾塞、帕森斯)认为社会是外在于个体的有秩序的整体,必然存在共识(集体良知)和一套功能机构,强调规则;符号互动论(库利、米德、布鲁默、戈夫曼)从微观角度认识社会,认为人类最本质的特征是运用符号,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沟通和谈判的动态辩证网络,人在行动中可以界定或改变规则。
评分如果社会学能有所贡献的话,那就是,如果我们能更现实主义地对待我们的世界,对社会组织的各种困境更为警觉,对社会协作的必要性和社会压制的危险性有更多的认识,以及更清楚地认清那些幻象、各种机制就是用这些幻象来构造社会现实的的话,我们或许能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适于居住。
评分在人文与社会科学中,我一直认为建立一个思想框架是学习的基础,正如早期读过的西方哲学史,不敢说阅读过程有多么扎实或为我建立了多么坚固的基础,不过也至少让我对思想史中的先辈与概念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在谈论到某个理论时,我也能反应出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谁,他生活在哪个年代,此时期正流行什么思潮。阅读本书也算是迈出了建立社会学思想框架的第一步,还有待我进一步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