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教授撰写的这本《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第1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第2章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第3章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第4章运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第5章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最后一章提出了一个与第1章概述的逻辑关系相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耳熟能详的谚语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我们往往只停留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上,而忽视了它真正想表达的含义:“在一个群体中,随着人数的增多,人们主动为集体贡献的意愿会不断降低。” 我们生活中也到处是这样的例子...
评分集体行动的逻辑 ——蠹鱼笔记(33) □/徐强 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曼瑟•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蠹鱼案】一般认...
评分 评分大致地看了一下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总感觉着一直在围绕着一个主题——“利益”,各种各样的利益,无论哪种行为,最终都会被归结为简单的利益,这的确也是十分简单的道理,或许这与我们曾经接受过的一些东西发生了冲突,给人一种三观混乱的感觉,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
评分搭便车理论。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1强制性,2选择性刺激,3减少分利者。另外,对初级集团次级集团的划分依据与通选课上学到的不一样。
评分搭便车理论。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1强制性,2选择性刺激,3减少分利者。另外,对初级集团次级集团的划分依据与通选课上学到的不一样。
评分爽利,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典范。从一个简单算式推导开始给出集团体量不同导致的根本差异即搭便车问题,与个体行为直接挂钩,绕过了集团动力学的假说,继而剖析其中各种激励和约束是怎么使集团“行动”——不,其实是集团中的个人如何行动,是驻足围观、支持强制限制抑或支持扩大集团?总之,将古典的压力集团神话破除了。
评分一个人不管是否属于一个集体,他的行为始终指向个人私利,这是人的本性也是理性。但这种自利目标常常与增进集体利益并不等同。因为集体利益是一种公共物品,每个成员都可以享受它、消费它。那么每个成员的理性选择尽量等待其他人提供公共物品,而不去主动提供公共物品,除非自己花费的成本小于个人所享受到的公共物品。
评分个人利益+搭便车效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