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話中國

瓷話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曾玲玲,廣州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緻力於廣州貿易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負責或參與“海貿遺珍——18-20世紀初廣州外銷藝術品”、“東西匯流”、八省海上絲綢之路文物聯展等多個與外銷瓷相關的專題展覽。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曾玲玲
出品人:
頁數:158
译者:
出版時間:2014-5
價格:32.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0083522
叢書系列:絲瓷之路博覽
圖書標籤:
  • 文化 
  • 陶瓷 
  • 貿易 
  • 曆史 
  • 藝術史 
  • 藝術 
  • 人文 
  • 物質文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專門介紹中國外銷瓷,包括外銷瓷的生産、定製、運輸方式的獨特之處,以外銷瓷為載體的中國文化對東西方文明産生的影響,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趣事,如龍泉窯梅子青瓷的西方美名“雪拉鼕”的由來,宋代黑釉瓷東傳與日本茶道文化,“剋拉剋瓷”與歐洲的“中國熱” ,瑞典人的瓷器廚房等等。書中所附中國外銷瓷圖片,將為讀者呈現中國外銷瓷豐富多彩、中西閤璧的設計風格和文化內涵。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前半部分很精彩的,後半部分提不起興趣。

评分

說實話“絲瓷之路博覽”這套書第一輯裏麵我覺得寫得最好的就是關於瓷器的這兩本,《中國陶瓷源流與域外傳播》算是非常好的一本陶瓷入門讀物,這部書也基本上把中國外銷瓷器的曆程勾勒齣來。瓷器、茶葉和絲綢算是中國古代域外貿易的三大金剛瞭,所以瞭解瓷器的域外貿易基本上就可以將中國民間對外貿易瞭解個七七八八。不過,本書也隻能作為入門,將這兩本書放在一起看很不錯,但是看完後如果想要瞭解更多則這些書就不行瞭。難能可貴的是,本書還簡略得提瞭一下高麗青瓷和日本的古代製瓷業,這個我很喜歡,東亞的事情不能完全分開講的。

评分

該書充分證明瞭三個問題。首先,國內還是缺少優秀的物質史、文化史和全球史作品。本來瓷器作為中國重要的外銷産品之一,其背後隱藏著巨大的信息量。但現在的研究者往往僅僅將其作為藝術品和文物,從藝術、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往往忽略瞭其本身的商品屬性,及其背後的文化、技術、資源、消費、製度、市場和社會等方麵的信息。第二,國內博物館的整體研究水準依然令人堪憂,廣東省博坐擁大量珍貴的外銷瓷珍品,同文字材料相比這些實物材料更直觀更形象,但是作者作為一個長期參與瓷器布展的博物館研究員從中能獲取的信息非常有限,基本還是停留在就事論事的階段,無法做進一步做更深入的解讀,枉費瞭這些寶貴材料。這一點同國外乃至對岸的博物館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第三、這套叢書整體質量堪憂,政治需求高於學術需求導緻很多作品都是拼湊之作

评分

該書充分證明瞭三個問題。首先,國內還是缺少優秀的物質史、文化史和全球史作品。本來瓷器作為中國重要的外銷産品之一,其背後隱藏著巨大的信息量。但現在的研究者往往僅僅將其作為藝術品和文物,從藝術、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往往忽略瞭其本身的商品屬性,及其背後的文化、技術、資源、消費、製度、市場和社會等方麵的信息。第二,國內博物館的整體研究水準依然令人堪憂,廣東省博坐擁大量珍貴的外銷瓷珍品,同文字材料相比這些實物材料更直觀更形象,但是作者作為一個長期參與瓷器布展的博物館研究員從中能獲取的信息非常有限,基本還是停留在就事論事的階段,無法做進一步做更深入的解讀,枉費瞭這些寶貴材料。這一點同國外乃至對岸的博物館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第三、這套叢書整體質量堪憂,政治需求高於學術需求導緻很多作品都是拼湊之作

评分

瓷器之所以唐朝以來在海外頗有盛名是因為技術壟斷,當時形成的巨大貿易順差富裕瞭整個國傢數個朝代,清朝閉關鎖國,技術又泄漏,從朝鮮到日本,這技術又被歐洲學瞭去,有點為清朝惋惜但好歹富裕瞭曆史,現在不存在什麼技術壁壘,陶瓷日用品也是個沒有很大門檻産物,除卻頂尖藝術品實在無利潤可循。可惜可惜。此書評分2星半,重點不清晰邏輯不明,該詳細的不詳細,無趣的又囉嗦,作者水平需提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