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1973年生于河北肃宁,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哲学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著有《麦芒上的圣言》、《自杀与美好生活》。
2002 年,中国的高自杀率向全世界披露,从此自杀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本书意在透视自杀问题,以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作者通过梳理西方自杀思想的传统,理解当代自杀学背后的文化假设;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不能靠搬用那些自杀学理,而要寻找中国文化中的相应观念。要解决自杀问题,也不能仅仅铆在自杀这一个现象上,而要通过它来反观更重要的思想文化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现代中国的处境和问题,并慢慢找到应对现代性的中国方式。
对于中国式自杀的现象分析、概括很到位和简洁。 但是角度还是偏“政治”了一些,政治性在这个问题里应该更少甚至可以去掉的。 “如何解决”的方面比较少,但这个不能强求。 内容稍少,其实正文只有前面一半,64页。(不过相对于一些浮肿文来说,简洁是可敬的)
评分本来不想起个这么矫情的名字,算了,只有这个比较贴切了。自杀只是个表象,深层次的原因,也无法用一本书给说清楚。不过这本书的作用,已经达到了,就是重视这个问题,至于要怎么解决,只有在荒漠中慢慢寻找绿洲了,或者本身寻找这一行动就已经够用一辈子了,至于找到没找到,...
评分【读品】成刚/文 自杀,对生活在村镇和县级城市的人并不陌生,如每条大河在夏季会浮起几具溺水者的尸体,每座小城、每个乡镇一年到头也都会发生几桩自杀事故,或投河,或投繯,或服毒,或割腕,我的少年在关中小城里度过,亲友多数居住在城郊方圆数十里的村镇,直接或间接听...
评分(一) 一连四周的涂尔干《自杀论》的导读让我兴趣盎然。随后的一周开始介入中国的自杀问题,这本书名为《自杀作为中国问题》。随后的第二周我借到这本书,在某个周三的下午完整的读了一遍。 没有搜集资料数据也没有田野调查,只得接受作者所谓的“中国自杀的特殊模式”:“为...
评分2019年6月18日读完。
评分第一篇最好
评分《浮生取义》参考书
评分文章对半分,梳理西方自杀学脉络挺清晰的从涂尔干和弗洛伊德,依据西方传统追溯回奥古斯丁,提升到善恶境界最后用阿甘本完成论述不过我倒是觉得阿甘本有些多余。中国方面吴飞区别词汇与传统文化影响,沿着自杀的善恶关系得出在过日子的方面与做人方面与复兴传统乡土社会的关系,其主还是建立教化影响。
评分如果说《浮生取义》是吴飞先生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资料,来研究中国自杀问题的论著的话,那么这本《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就是汇聚吴先生关于中国自杀问题思想精华的小册子。自杀虽然是作者一以贯之的研究领域,但很明显,这只是吴先生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他试图通过自杀研究所表达的,是对于中国基层社会转型和道德重建的诸多思考。如果时间有限,而又对这方面话题感兴趣的话,读这本小书就足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