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自杀 心理学 三联 生命 现代性 人类学 本土化
发表于2025-02-10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2002 年,中国的高自杀率向全世界披露,从此自杀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本书意在透视自杀问题,以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作者通过梳理西方自杀思想的传统,理解当代自杀学背后的文化假设;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不能靠搬用那些自杀学理,而要寻找中国文化中的相应观念。要解决自杀问题,也不能仅仅铆在自杀这一个现象上,而要通过它来反观更重要的思想文化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现代中国的处境和问题,并慢慢找到应对现代性的中国方式。
吴飞,1973年生于河北肃宁,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哲学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著有《麦芒上的圣言》、《自杀与美好生活》。
第一篇最好
评分文章对半分,梳理西方自杀学脉络挺清晰的从涂尔干和弗洛伊德,依据西方传统追溯回奥古斯丁,提升到善恶境界最后用阿甘本完成论述不过我倒是觉得阿甘本有些多余。中国方面吴飞区别词汇与传统文化影响,沿着自杀的善恶关系得出在过日子的方面与做人方面与复兴传统乡土社会的关系,其主还是建立教化影响。
评分作为随笔集,显得轻薄一点。但,本书提出了自杀的问题,参考了西方自杀理论的研究,结合中国实际,做出来可操作性的研究理路。
评分很有启发性的学术手记。吴飞在田野调查里确定和分析了“过日子”和“做人”概念,对应基督教浸染出的bare life和homo sacer概念,以自杀问题切入来理解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自杀在中国文化中有德性上权衡的意味,“不活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赌气或者主动逃避,选择没那么差的一个结果,少有宗教、哲学意味上的追求美好生活,出于“绝望”而赴死。中国语境下的美好生活始终都在“命”里,不在死亡中。
评分2019年6月18日读完。
二〇〇二年的时候,看到资料显示日本是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地区,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自杀人口中大部分是24-28岁的男性; 后来,突然看到资料说中国每年自杀人数多达30万,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深感震惊,于是找了本书读读; 此书前部分从哲学角度入手,有些不好懂,但后面较为通...
评分(一) 一连四周的涂尔干《自杀论》的导读让我兴趣盎然。随后的一周开始介入中国的自杀问题,这本书名为《自杀作为中国问题》。随后的第二周我借到这本书,在某个周三的下午完整的读了一遍。 没有搜集资料数据也没有田野调查,只得接受作者所谓的“中国自杀的特殊模式”:“为...
评分 评分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余华《活着》的思考,每个人读完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作者最为一个自杀学家(第一次听说),并且经历了中西两种文化的洗礼后必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死也要活着”这句话,我在看这本书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因为觉得在那样的...
评分对于中国式自杀的现象分析、概括很到位和简洁。 但是角度还是偏“政治”了一些,政治性在这个问题里应该更少甚至可以去掉的。 “如何解决”的方面比较少,但这个不能强求。 内容稍少,其实正文只有前面一半,64页。(不过相对于一些浮肿文来说,简洁是可敬的)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