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1932- ),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博洛尼亚大学教授。著有大量小说和随笔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布拉格公墓》和《密涅瓦火柴盒》等。
《波多里诺》是埃科第四部小说,主人公波多里诺是一个天才骗子,他声称自己讲述的一切都是假的,但有趣的是,他的谎言总是一出口就变成真……从十字军东征、圣杯传说,到基督教城市的兴起、教皇与皇帝之间的权力冲突,这是一部探究模糊、真相与谎言实质的旷世奇书。
人一旦接受了一个暗示,就会不断地把它强化。大历史框架下的虚构人物也好,满口谎话也好,为人忠孝也好,标签一个个贴上去。 一直以来对卢梭有个怪癖好,喜欢拿自己往他身上套。所以面对自己神经兮兮的那种喜欢的对象,大抵是不敢抬头直视,用在书上,就是供着,不敢多看一眼。...
评分历史是随意让人打扮的小姑娘。 当罗伯瑞托的农人之子,整天撒谎撩屁的波多里诺征混迹在市侩之中时,他是绝对不会想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或是史学家眼中的历史,将由他的谎言改写。 《波多里诺》是一部充满谎言与骗局的传奇,但这完全不影响他成为一部美丽得让人怦然心动的...
评分我决定把自己的打分标准下调一下。虽然这样比较对不起那些我还未打分的书们。 以后3星的意思就是,我个人觉得不错,但是不保证你读了也会喜欢。 这几天进入了所谓秋末大抢收。之前同时开始读的好几本书接连步入结局。除了《中国哲学简史》这类,我很讨厌把书读完的感觉。用最...
评分 评分与大名鼎鼎的《玫瑰的名字》颇为相似,以符号学学者和小说家双重身份活跃在欧洲文化圈的艾柯再次用历史、推理为外壳上玩了一个符号学游戏,《波多里诺》几乎更加彻底的摒弃了严肃性,不再有《玫瑰》中关于中世纪宗教理论的探讨和解构,而是插科打诨,一开始就似乎对...
精装
评分1.24-1.30从上海、武汉到重庆,带着《波多里诺》去旅行,除了痛苦一点也不快乐。 1."我发现自己已经不再爱她了,就好像一个伤口结了疤。" 2."我羡慕你得到这样的狂喜。" "为了不干扰这一切,我让自己变成了一座雕像。" 3."我们前进的路线和我们抵达的方向并不相同。" (记。)
评分可能需要有相关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这个“骗局”吧。“我们确信(不存在)和我们没有抵达(这个王国),这两件事情并不一样。”
评分201701,每个人都会面对自己的命运,睿智的人也是,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人生债务,一直走下去——和伊帕吉雅关于上帝的论述是高潮部分。纳尼亚传奇有点像。
评分天才而伟大的“骗中骗”→波多里诺+埃科。其实还挺通俗的,但脑洞还是开到了我难以企及的水平,强大缜密的中世纪背景,人性的形象刻画,各种有趣丰富的知识面,就像一条饱含复杂庞大且逻辑清晰的信息量的大河,不断大面积的分流蔓延,考验着读者的消化能力,几近崩溃,但很有吸引力,带有一丝不经意的悬念和反转,夹杂着幽默,虽被很多人称为炫学大王,但埃科的写作手法一点也不让人反感,会被他强大到无与伦比的复古想象力和睿智狡猾的谋划能力所折服,(神+物理+天文+地质)学、三大情感、权谋、冒险、战争…,构成一部史诗级的牛作,致胜点在于埃科十分具有说服力且毫无破绽的虚构实力,大开眼界,虚实难辨,即便犹如天方夜谭般的“鬼扯”,也会让人信以为真,后半段漫长奇观的旅途书写得尤为精彩,看完真有种被埃科给聪明捉弄了一把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