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文学家,本各夏目金之助。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等。作品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知识阶层精神上的孤独和彷徨,揭示出现代人的乖谬命运。
《草枕》是夏目漱石的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说写"我"--一个青年画家为了躲避俗世的忧烦,寻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以及在那里的所见所思所闻。作品着重描写了山村中的人和景物,其间穿插着大量"我"关于艺术论和美学观的独白,并比较了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这些独白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即"非人情"。所谓"非人情"是一种超越道德或人情的境界,是超脱世俗的出世境地,也是一种艺术审美观。比如作品中的"我"认为陶渊明的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便深得"非人情"三昧。因此,《草枕》与其说是一篇小说,更像是一部夏目漱石关于艺术的论著;而对山村风情的描写以及不时出现的俳句和诗词又让这部作品像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总之,《草枕》是一部别具特色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大学毕业之后很久都没读过夏目漱石了,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本散文,除了主人公青年画家见闻的精描之外,抒发了许多对艺术和审美的理解,特别是把西方艺术穿插融入到此情此景的记述中,新颖,但略刻意突兀。
评分黑现代性是严肃文学的永恒主题。
评分想想,谁又能在现代有这样迷失于对景物,艺术与生命观察与思考的机会,至少在阅读时有这种泡沫般美好的想象空间,抬起头你仍然挤在高峰地铁上,无能为力
评分传说中的写生文?真是让人焦虑的文本,处处都好看,但读不懂,从开篇人世难居不可迁离走到艺术,从王维陶潜到拉奥孔再到非人情,“我”的叙述和时而介入的“作者”两个声音间的疏离,“我”的位置也好像看不到眼前的人事。特别是当战争的背景悬在后面时,其跃动才好像是真实的,“现实世界翻山过海逼近这平家后裔居住的孤村,即将染遍朔北旷野的热血,其中的几万分之一,也许就是从这位青年的动脉里发出来的。他却坐在一个除了梦幻之外再不承认人生会有什么价值的画家身边。青年做得很近,似乎听得见他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漱石究竟是想说什么呢?在我看来像是把西洋和中国,艺术和现实都一并否决了,真是令人不解又不碍其迷人啊。
评分很别致的作品。那美姑娘令我想起布鲁东笔下的娜加,美,一点疯癫,不似世间人物。只是如此一来,非人情之味被冲淡了,依我看,无人无事,心无挂碍,才是正解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