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韦启昌,1962年生于广州,现于澳大利亚行医。
有两样东西可说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能有缘对其深入了解并从中得益,我真算是幸运的了。这两样东西就是叔本华的著作和古老的中医。
对于叔本华,我可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终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叔本华思想所引起我的赞叹、爱慕,给予我的精神愉悦,也只有中医的理论及实践可堪相比。两者都是那样的深邃、朴实、直接,其根本观点在主要的方面竟然是惊人的一致。以后有机会,笔者或许会把这方面的体会公诸同好呢。
我是在20世纪80年代“邂逅”叔本华的,并为之“惊艳”,虽然那是在街边买到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台湾节译本,译文也不算好。自那以后,我以能阅读叔本华、茨威格的原文为享受目标。托玛斯·曼津津乐道的“斜躺在沙发上整天阅读叔本华”的美妙感觉,肯定是得到个中三昧而发。
叔本华的著作给予了我许多,翻译它们是某种微不足道的答谢。正如中医给予我如此之多,我就以中医给病人解除痛苦作回报一样。看到读者通过我的译本而欣赏到叔本华,就犹如看到病人经我之手解除了病痛。最实在的报酬对我来说不过如此。
当初翻译叔本华的著作,并没想到能够出版。现在这些曲高和寡的书竞有幸一版再版,已经相当难得。至此,笔者夫复何求?
译著包括:《人生的智慧》、《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阿德勒著《儿童的人格构成及其培养》。
《叔本华美学随笔》选译了叔本华关于审美和美学方面的议论,如论阅读和书籍、论建筑美学、论音乐、论大自然的美、论雕塑和图画美等十余篇通俗易懂的文章。
我越来越着迷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很多朋友认为他的思想是悲观主义,便会有些许的排斥,但通读他的三本读物,悲观意味并不强烈,只是对于生活看得太过透彻,对于人性本质意欲的分析得过于深入,便不是那么为现代文明社会所需要的为物质论了。
评分之前看过《人生的智慧》,觉得叔本华晚年大略只是个写心灵鸡汤和主观臆断金句的散文作家,一切才气已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用尽。想不到这本《美学随便》却叫人看得津津有味,直呼天才! 首先,本华是个【神比喻狂魔】,各种精彩比喻俯拾皆是,每隔几页就要令我惊叹——...
评分大师的著作,不看是很大的损失。通俗易懂,力透纸背。《论思考》,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尤其是被应试教育灌输了各种各样知识、脑袋像浆糊的中国书呆子。《论读书》,每个热爱阅读的人都应该看看,他能让你少读很多烂书。《论写作和文体》,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都应该看看,他能...
评分(一) 甲:为什么要聊死亡? 乙:因为死亡是哲学中最严肃和最重要的部分。 (二) 甲:你准备怎么聊? 乙:世人要么认为“从无中来,还归于无”,或者“从无中来,得以永恒”,两者皆错而且各执一端。正确的观点并不来自两者的中间,而是来自更高的视角,也就是没有生死,自己...
评分两三周之前就在看《叔本华美学随笔》,断断续续,今天趁着在火车上把书给读完了。 用一个字来形容我对叔本华老头儿的文字的话,那是“犀利”。他看待事物的观点鲜明,有强烈的爱憎之心,批判的时候那真是“口诛笔伐”,毫不留情。再用一个字来形容叔本华的文字的话,那是“优...
抑郁寡欢的时候,很适合读叔本华。想想自己算个啥,生活算个啥,活着算个啥,死又是个啥。“生活就是一场噩梦,我们必须从这噩梦中醒来。”
评分这本比【人生的智慧】差些,【论思考】真是一针见血!【论历史】原来小叔对历史这么鄙视,难怪爱黑黑格尔【论死亡】有些缥缈,作为个人还是会惧怕死亡
评分你知道我有多爱叔本华吗
评分看过的随笔里叔本华最合口味。
评分对于死,不管是时间概念还是意识问题还是与生存欲念无关,怕的自然怕,不怕自然不怕。其实感觉作者的论据都很主观,逻辑上并不是无懈可击。我们的智力只负责当下的意识,至于生存死后的“无”,已不是当下那个怕死的“自我”了。叔本华文字好犀利,喜欢! 观点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读哲学,爱智慧,我们会去思考很多本质的东西,逐渐形成不断思考的意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