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容格尔(Ernst Jünger, 1895—1998),德国作家。在跨越百年的人生中,先后以军人身份参加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语文坛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钢铁风暴》《在大理石悬崖上》等。曾获歌德奖、洪堡协会金奖、巴伐拉亚马克西米利安科学与艺术勋章等奖项。
《在大理石悬崖上》被视为充满象征色彩的寓言小说。
1939年2月,容格尔在博登湖畔的于伯林根动笔撰写《在大理石悬崖上》,同年7月底在汉诺威附近的基尔希霍斯特完成写作。一个多月后,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阅读该作品的人,都不会忘记容格尔何等精确地命中了那个“时点”。诞生时代与作者身份两重特殊性叠加,造就了这部小说的独特性和争议性。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第一次听说荣格尔这个名字从文学评论家一章里曼努埃尔唯一了解的德语作家,并写下了《恩斯特·荣格尔与阿琴波尔迪:趋同之路》,感觉是一本时代感(第三帝国)很强的书。
评分已购。从前,若是十字路口发现一具死尸,舌头被比首切开,那么可以断定,此人生前告过密,复仇者追踪而至,将他杀死。高原一战过后,这类尸体也常出现,可眼下人人皆知,受害者完全是死于卑鄙的罪行。
评分这本书非常好读,讲了一个很传统的野蛮毁灭文明的故事,作者的世界观设定也很有意思,仿佛在中世纪,又开着汽车用着猎枪。有人说托尔斯泰是最后一个赞美战争的作家,但显然这本小说也在讴歌着暴力的毁灭力量。在一个似乎发生在现代的时代里抒发中世纪才有的对于鲜血的赞美,这让小说呈现出一种怪异的美感。
评分生命的意义,在无常之物中重复创世之举,一如嬉戏的孩童模仿父亲的行为。播种与繁衍,建筑与规章,绘画与诗歌,这一切的意义,正在于映照创世之伟大,宛如一面彩镜,注定很快破碎。
评分这本书非常好读,讲了一个很传统的野蛮毁灭文明的故事,作者的世界观设定也很有意思,仿佛在中世纪,又开着汽车用着猎枪。有人说托尔斯泰是最后一个赞美战争的作家,但显然这本小说也在讴歌着暴力的毁灭力量。在一个似乎发生在现代的时代里抒发中世纪才有的对于鲜血的赞美,这让小说呈现出一种怪异的美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