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四个时段,从文学、批评、大众文化等三种形态出发,历时性地探讨了女性书写与中国现代性想象的变迁。第一个时段是1920~1940年代,以女作家丁玲的创作为核心研究对象,探讨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写作与中国革命的复杂互动关系;第二个时段是1940~1980年代,主要是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话语的反思,特别是其中的性别与阶级话语的关系问题;第三个时段是1990年代,探讨这个时期的“女性文学热”现象中的作家作品与文化现象;第三个时段分析新世纪以来的大众文化文本,以文化研究的方法考察社会文化想象的性别修辞与女性问题的呈现方式。
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明白了,他们需要的是“齿轮”和“螺丝钉”。 “自我分裂导源于她无法确认自己自发的欲望(和愿望)哪些出自真正的需求,哪些仅仅是一种伪饰的社会意识的建构。”好几次翻到这句都会停顿一下。
评分贺老师真是值得尊敬的学者,严谨
评分写学年的时候努力学习了)贺师的书在写论文时读真的非常有效
评分作者在序言里说,指认出两性之间关系的政治性这个过程,是性别研究的焦点之一,也是现代中国女性研究的核心问题。
评分论文集,也是翻到一篇就读了一篇。真正的理论建构性在序言,然而老师说序言写成时很仓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