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畅销书的第二版采取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方法来研究大众传播和文化研究,即将媒介--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以及这些媒介与文化、社会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作者劳伦斯·格罗斯伯格、艾伦·渥泰拉、查尔斯·惠特尼和麦格雷戈·怀斯认为:研究大众传播不能与社会机构以及社会生活割裂开来,它们彼此塑造和影响。《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探究了社会生活卷入媒介的不同方式,包括体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诸多方面。
第二版的新增内容: ●增加了新的主题,如媒介全球化、赛博文化的兴起,相对于主流的公司媒介机构,本书考察了所谓的另类媒介。 ●在考察媒介与行为、政治、媒介效果、公众、全球化、组织、意义以及意识形态等诸多元素的关系的时候,本书更新了数据和案例以反映相关的变化。
在以极慢的速度看《意识形态》那章,有些许地方觉得极其难懂。 这本书是写于1998年 深奥的一沓沓的 还要写篇书评出来。。。。
评分在以极慢的速度看《意识形态》那章,有些许地方觉得极其难懂。 这本书是写于1998年 深奥的一沓沓的 还要写篇书评出来。。。。
评分在以极慢的速度看《意识形态》那章,有些许地方觉得极其难懂。 这本书是写于1998年 深奥的一沓沓的 还要写篇书评出来。。。。
评分在以极慢的速度看《意识形态》那章,有些许地方觉得极其难懂。 这本书是写于1998年 深奥的一沓沓的 还要写篇书评出来。。。。
评分在以极慢的速度看《意识形态》那章,有些许地方觉得极其难懂。 这本书是写于1998年 深奥的一沓沓的 还要写篇书评出来。。。。
媒介研究不可错过的一本书。此书探讨了媒介如何形塑我们的日常生活、建构意义和身份认同、创建真实、建构行为、建构历史。
评分前半部分更好一点。
评分翻译得不错。
评分合著。大篇幅写媒介史,偏执于历史主义的阐发,但终究是对“媒介建构语境,语境建构媒介”这一简单道理的简单重复,犯了凯尔纳病。应据霍尔主张对文化传统做选择性抽检。格即为凯瑞学生,自要对传播仪式论做一发展。所谓传播的文化模式,实为对伯明翰传统的继承。基于接合视角的层次分析为其主要方法论
评分講符號那一章看得暈乎乎 下次重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