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阿倫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
德裔美籍哲學傢,20世紀重要的政治理論傢、思想傢,與西濛娜•波伏娃、蘇珊•桑塔格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識分子。曾師從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擔任芝加哥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阿倫特一生緻力於考察現代社會中的政治問題和人的政治行動,並對美國政治現實和猶太問題有著大量極富原創性的洞見。
主要著作:《極權主義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況》《過去與未來之間》《論革命》《共和的危機》《猶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學講稿》等。
傑羅姆•科恩(Jerome Kohn)
New School 阿倫特研究中心主任,阿倫特和布魯歇爾夫婦遺稿保存人,曾長期擔任阿倫特助手。
沒有人比阿倫特更瞭解:20世紀的道德大崩潰,不是由於人的無知或邪惡,未能辨彆道德“真相”,而是由於道德“真相”不足以作為標準,評判人們當下可能做齣的事情。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會中的每個個體,能夠反抗道德崩潰時代平庸之惡的引誘,不放棄思考,不逃避判斷,承擔起應有的道德責任。
本書收錄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後,阿倫特對於“平庸之惡”的迴應,以及對納粹猶太屠殺的評論。在這些文章中,阿倫特深入探討瞭與平庸之惡相關的政治與道德問題,如“極權統治下的個人責任”“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之間的關係”“思考與道德之間的關係”,等等。“過去不再啓示未來,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無所依傍的時代,阿倫特犀利的視角和關切,為我們思考個人處境和選擇立場提供瞭富有啓迪的抓手。
本書是《責任與判斷》中文修訂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員蔡英文專文導讀:阿倫特為文一嚮關注現實的政治與道德的重大議題,文章的肌理糅閤瞭冷靜之概念分析與思辨的熱情,因而帶有相當大的思想激勵。
阿伦特(Hannah Arendt 1906年—1975年)逝世前最后十年的重要文章和演讲,后来被集成《责任与判断》一书。今天我们读这本有思想遗产性质的文集时,总是能感觉这些文章后面有一个更大的思想背景,那就是《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篇关于平庸的恶魔的报告》的问世及其引起世人的争...
評分编者按: 最近成都好像要入冬了。上周六下午天气阴阴沉沉,诸君在葭南茶室共读《反抗『平庸之恶』》,竟需要打开暖黄色灯光照明。主讲人梳理完文本之后,一位读者提出如何理解阿伦特曾说的——“尝试去理解,并不意味着要宽恕”,王禹老师由此渐渐展开了谈话。从如何在一个历史...
評分一、 对于亲身参与大屠杀的德国纳粹们而言,“零件理论”为其提供了具有迷惑性的辩护理由,事情也似乎由此变得复杂而难以下结论。就像战犯艾希曼在法庭上所陈述的:作为庞大的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齿轮,他只是做了帝国所要求他做的,他的行为是履行一个政府官员所必须履行的责...
評分 評分编者按: 最近成都好像要入冬了。上周六下午天气阴阴沉沉,诸君在葭南茶室共读《反抗『平庸之恶』》,竟需要打开暖黄色灯光照明。主讲人梳理完文本之后,一位读者提出如何理解阿伦特曾说的——“尝试去理解,并不意味着要宽恕”,王禹老师由此渐渐展开了谈话。从如何在一个历史...
又是一本教我如何思考的阿倫特。關於惡的平庸性、無根基的惡、遺忘、蘇格拉底的與我同在。“反思小石城事件”當時關於黑人種族,其中的很多觀點和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依然適用於LGBT。第7本阿倫特,依然讀得很慢,忍不住在書裏劃綫、寫字和摺頁,一遍讀不懂可以讀兩遍,一下想不明白閤上書再慢慢想,雖然不知道自己最後領會得對不對,也獲得瞭思考的快樂。想看Rolf Hochhuth的《上帝的代理人》(基督代理人)。這本阿倫特還買瞭颱版下一本就讀!
评分曾讀過沒讀完,沒有思考的囫圇吞棗造成瞭我淺薄的印象,此書必須耐心讀。讀《論道德哲學的若乾問題》是一種靈魂和智力的雙重愉悅,她對獨在的分析幾乎可成為孤獨思想者的宣言;讀《審判奧斯維辛》讓我領教瞭另一個阿倫特,她讓我在看完最後一個字時因為人性而落淚。
评分對中國的年輕讀者而言,當下正是該仔細讀阿倫特的時候啊
评分對中國的年輕讀者而言,當下正是該仔細讀阿倫特的時候啊
评分十分惶恐地點下這個“讀過”。信息量很大,思想深刻而又論述清晰(雖說乍一看有種晦澀的感覺,可隻要專心讀就很清楚的),用“博大精深”來形容是一點兒也不為過的,但其核心卻又隻有一句話“保持思考與記憶的能力”,這句話是種子,整本書是由此種齣的大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