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傢、思想傢。他的作品包括文學、宗教、哲學、美學、政論等著作,反映瞭俄國社會的一個時代,對世界文學産生瞭巨大影響。代錶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寜娜》《復活》等。
劉遼逸(1915—2001),原名劉長菘,安徽濉溪人,曾用名長鬆。1939年於西北聯閤大學俄文商業係畢業。1943年在桂林開始從事俄蘇文學譯介工作。譯著有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杜布羅夫斯基》《哈吉穆拉特》、高爾基的《童年》等。
《戰爭與和平》(1866—1869)描寫1812年俄法戰爭的全過程,以當時四大貴族傢庭的人物活動為綫索,反映瞭1805至1820年間許多重大的曆史事件,以及各階層的現實生活,抨擊瞭那些談吐優雅,但漠視祖國命運的貴族,歌頌瞭青年一代在戰爭中錶現齣來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是一部史詩般的鴻篇巨製。
1、少年时期为了装逼,表示自己是听老师话的好骚年,于是,一气之中,托尔斯泰、司汤达、福楼拜、勃朗特姐妹等统统纳入已被阅读过的名单中。也不乏拿着大部头,故意露出封皮,坐在侧窗的位置上,或者坐在桌子上的情景。一脚蹬在前面同学的桌沿,另一腿自由下垂,背部挺直,颈部...
評分花了将近三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这部“史诗般”的巨著,也不过浅尝辄止而已。一直以来大概所谓“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毒太深,因而很难进入托尔斯泰乍一看起来异常琐碎、微弱、大体平淡、甚至无意义的细枝末节。深入分析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两座高峰的对视远超越我智识所及范围;...
評分这个暑假终于读完,跟其他的好书一样,读完《战争与和平》后,也是久久的不能平息,思绪经过好多天的缠绕后,终于可以坐下来说一些自己的感受。 《战争与和平》毫无疑问是穿插了许多托尔斯泰个人的历史观,可以说是作者干预小说的集大成者,作者动不动会站出来发表大篇自己的...
評分最近在看《战争与和平》,朋友听说我在看这本书,基本上都是被雷到的表情,我这才恍然大悟,从前我以为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只有我没看过,所以也没好意思问人家看没看过,现在才知道,所谓世界名著就是从小你就知道你应该看,你自己也觉得自己该看,但是人人都觉得将来会看,人...
評分一、豆瓣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用了多久读了一本书,当我终于把《战争与和平》归到读过的一档里的时候,我发现我是从三月的时候读这本书的。但是确切的说,我读了上下两册加哈利波特的一到五册。可是总的来说。我觉得我这三个月来只读了一本书。那些哈利波特啊...
讀起來纔發現比想象中好看太多啦,故事厚重,吐槽精準。啊!想去一趟俄羅斯。
评分讀完!很好看!對戰爭的描述都從個體齣發,十分有趣,連我這種對打仗毫無興趣的讀者都可以安心閱讀。各個人物曆經15年的巨大改變讓人覺得很閤理,雖然意外但情有可原。托爾斯泰對拿破侖的鄙視突破天際lol 很想去俄羅斯旅遊瞭~然後感覺我的理想另一半是尼古拉╮(‵▽′)╭
评分參考張捷譯(附有托翁《關於<戰爭與和平>的幾句話》)本讀完。算是托爾斯泰曆史觀與戰爭論的一次文學實踐,也正因為如此,論的部分雖然占比不大但卻更為突齣,更為引人注意。但人物的設定有點奇特,皮埃爾這種升官發財死老婆娶蘿莉的肥宅輕小說裏都不可能有,在這部托爺拒絕稱之為曆史紀事的小說裏看著也是實在有些突兀。。。
评分重讀來看,很多人物的命運在一登場就已埋下瞭伏筆,庫拉金傢族徒有其錶,保爾康斯基傢族正直中帶著固執,羅斯托夫一傢在戰爭開始之前簡直是一座世外桃源。當安德烈和尼古拉相遇時盡管有些不愉快仍然對對方有所期待,因為歸根到底他們是一類人。德魯彆斯基公爵夫人實在是個妙人兒,連帶著他的兒子保裏斯也八麵玲瓏,還有那純潔善良的宋尼雅。格外引人注意的是陶洛霍夫,筆墨不多卻是一個十分豐滿的人物,更符閤那個年代活生生的大兵形象——有著各自的缺點,桀驁不馴野性十足但一到戰場上又變成瞭讓敵人喪膽的亡命之徒,在與皮埃爾決鬥後所錶現齣對母親的依戀之情讓人垂淚,人的多麵性在他身上尤顯。至於皮埃爾,重讀完陀《白癡》之後再與梅什金做個對比,感覺兩人很有可比性。
评分托爾斯泰想要一個答案;陀斯妥耶夫斯基覺得世界是一個謎,我們要做的不過是經曆這個謎,並且知道它的某種不可解性。托氏盡力清醒地承受人生那不可理解的痛苦,陀投入痛苦之中遊泳。在故事的最後,托寫下在他的精神與那永恒痛苦的邊界上的收獲,也就是在盡可能深的地方獲得的傷疤。而陀隻能爬上岸去,把最後幾滴水抖在剩下的稿紙上。(在最後一個故事中,他終於沒有爬上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