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金 文京,1952年生于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毕业。京都大学大学院中国语学文学专业博士课程毕业。曾任庆应义塾大学副教授等,现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中国文学专攻。特别长于全角度研究小说与戏剧以及说唱文学,在各自产生的社会背景下探索其相互关系。主要专著有《花关索传研究》(合著,汲古书院);《中国小说选》(角川书店);《教养中国语》(大修馆书店);《三国志演义的世界》(东方书店)等。
【译者简介】何晓毅,1961年生,1987年赴日留学。现任日本国立山口大学教授。国内出版译著有《文学部唯野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先秦社会与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丰臣秀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梁蕾,1965年生,1987年赴日留学。现任日本国立山口大学非常勤(合同)讲师。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后汉三国”的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书一是将三国历史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进行比较,剖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真伪;二是将三国历史置于古今东亚世界中进行解读,分析和比较中、日、韩相关历史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和异同;三是本书虽然是以文学研究家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国历史,但是著者是以史学的、学术性的、严谨的态度进行撰写的,可以说是一部以史籍原典和考古资料为依据而追求真实的三国历史的严肃著作。
为了避免惰性,一般我都是看完一本书就来记录一下。因此现下,这套日本人讲谈中国历史的丛书我刚放下第四本,准备读第五本。 唐宋、明清等的专本还没看,就前四本而言,不得不说,三国这本太好看了。所谓好看,可能是最适合我这个层级的读者——看三国演义、看三国影视剧、玩三...
评分 评分《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第四卷。相比较其他几卷而言,这一卷与第6卷写隋唐的都略少对华的贬抑。看来三国与隋唐两个朝代对于岛国魅力颇深,实在难掩溢美之辞。但尽管是这样,末尾还是口径一致地特辟一章,专门对“正统论”评头论足。撇开这些不谈,记录心得点滴,聊备后查...
评分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第四本。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戏剧的研究,以尤其擅长于《三国演义》的研究,以文学研究家的身份来写这段历史,序言是北师大黎虎写的,我觉得这篇序言水的很,和前面序言没法比,只是对书中内容的摘抄而已。 这本书读下来没有太多的感受,有可能...
武断之论一大堆,大概是觉得读者对这个时期太熟了,想要体现一下自己的高度,结果事实证明他没啥高度。。。三国史最好的还是马植杰。
评分本书有三个亮点:由《三国演义》切入比较小说与正史之间的区别,以国际视野来考察三国与东亚诸国之间的关系,和对三国外交、联姻(包括性观念)、辩论、诈降、“谩骂文学”、军事机制等等进行细致耙疏,由此构筑起一个有血有肉而非仅存于纸面的三国世界。尤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史料的认真甄别,关于
评分【藏书阁打卡】作者从史料出发,以《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为落脚点,再加上考古资料为依据去叙述三国的历史,特别是再和《三国演义》进行真伪对照研究,读起来觉得很舒畅,因为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喜欢将小说的内容当成真正的历史来看待,可是文学作品的价值再高也不能把它当正史看待,真正的历史还是需要我们去严肃看待的。这本书讲的比较浅,普及性较高,有几处常识性的错误,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持保留意见,从我自己了解的三国历史去看作者的一些猜测,感觉还是有点不靠谱,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嘛。最后一章从历史上三国的关系去分析如今东亚各国的外交关系,给人启发很大。
评分编辑的问题,图说和正文有超过三处以上错误,
评分说曹操杀了自己的叔叔,和宦官圈子划清界限,这个如果不是翻译错,就是作者傻逼吧→_→三国志武帝纪这么基础的东西也不看的…然后肯定是作者的本意的,他论述也太粗疏了,说两汉外戚专权是因为当时还有母系的残余。还说之后就没有外戚了,武则天和慈禧这种是太后自己本人当政,与外戚专权不同…这也太大而化之了,然后就拿这个和韩国日本作比较,比得年代也是关公战秦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