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斯坦纳 George Steiner (1929 -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熟谙英、法、德等数国语言与文化,执教于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大屠杀的影响。美国文理学院荣誉会员,曾 获法国政府荣誉团骑士级奖章、阿方索·雷耶斯国际奖等多项殊荣。代表作有《语言与沉默》《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等。
译者 李小均,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薇拉》、《纳博科夫评传》、《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梅尔维尔的政治哲学》、《在西方的目光下》、《在美国》、《古罗马的马车竞赛》、《碎心曲》、《尼采的使命》等。
◆当今文学世界最伟大的心灵,当代人文主义批评大师 乔治•斯坦纳经典代表作
◆最彻骨的现代启示录,最宏阔的人文主义襟怀
本书的主题——对政治暴行的深入反思——极具当代性
对文学的梳理兼具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可谓能指引我们重识自身与时代的经典作品
◆著名学者李欧梵倾情作序推荐
本书是乔治•斯坦纳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著作。其核心议题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在斯坦纳看来,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使西方文学的创作陷入“沉默”。因此,在经历了种种浩劫之后,语言及其相关的现实世界究竟该何去何从?批评家与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又该担当何种责任?
非常喜欢“人文素养”、“走出黑暗的语言”这两章+“莎士比亚四百年”。 从《哈姆莱特》到奥斯维辛,文学语言是不是在走向死亡?莎翁身上有一种对语言潜在意义和价值的高超警惕,不仅每一个词语和词组表达了词典中的定义和用法范围,而且还展示了它们的弦外之音、内涵和回声,...
评分一、色情文学的有限空间 即使一部小说将探险主人公与外星人手淫联系在一起,也并没什么新奇之处。 在这里的新奇,其实是指,不管你将外星人与任何东西替换:海星、手风琴、陨石还是其他,都不会在真正意义上拓展人类的性领域。 尽管许多人用抒情的口味私下津津乐道与性行为的变...
评分最近,我闲下来就会想一个问题:当初为什么不去读中文系。这样我就可以挥霍大把大把的时间,倚靠在图书馆的书架旁读各种现在被我视为“闲书”的作品。例如,我开始读毛姆、马尔克斯、卡夫卡、太宰治,没有完整的文学知识谱系,只是想到曾经为了某句话或是某篇书评动过心,就翻...
评分【面对斯坦纳先生满载的睿智,我本应沉默的。不过相比于其它篇章,人文素养这一篇关于批评的论断对自己工作有太多启示意义,故而胡乱记录一些。斯坦纳原文都未加引号,见谅。】 乔治·斯坦纳说批评家过的是二手生活,他要依靠他人写作——斯坦纳本人就是这样的批评家。不过人...
评分看完前五章 前言比正文思考了更多。 比较主要的几个观点: 1、语言的魅力、词藻的讲究是古典比现代、近代要好、要丰富。 2、一个人的行为与他平日里谈什么曲子、读什么文章是没有必然因果逻辑关系的。 3、德国文学界或是一直沉默,或是有叛逆心理,年青一代...
斯坦纳的批评像一幅点彩派画作,以语言为底色的光线辐射到其他批评家的领地,形成了许多细小但精确的斑点。从追问被理解的和可言说的之间的鸿沟,既包含了巴塔耶不可言说的内在经验及布朗肖的内心话语外溢成言辞终将面临的破碎、含糊,甚至扭曲,继而触角延伸至克尔凯郭尔的上帝、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对小说形式的探讨提出当诗人小说家的语言表现形式来到尽头,只有那些懂得求助于人类认知的其他语言规则:音乐、数学的人才能创新(称赞了布洛赫);对莎士比亚的评论又包含了狄尔泰体验与诗的观点;最后一部分讨论文学与政治关系明显比朗西埃更有力量……同样是对语言日益孱弱的深思,斯坦纳没有别的批评者悲观,他相信作家宽幅的感受力和话语的丰富才能改善现实,基于此,他提出戏剧可能是文学的前途,因为那是一种从内在声音(沉默)到声音的流通。
评分篇篇都是“砍碎我们内心冰海的一把冰镐”:“在知识廉价的疯狂时代,在对伪文化谄媚和对价值纯粹冷漠的时代,为了迎合大众文化和大众传播的要求,今日的语言承担起了越来越媚俗的任务,绝不妥协的必要态度是动人的力量”;理中客是“走向非人性化的序曲”,读好书并不一定使人变好;接受被污化的语言使得心灵变得猥琐……
评分篇篇都是“砍碎我们内心冰海的一把冰镐”:“在知识廉价的疯狂时代,在对伪文化谄媚和对价值纯粹冷漠的时代,为了迎合大众文化和大众传播的要求,今日的语言承担起了越来越媚俗的任务,绝不妥协的必要态度是动人的力量”;理中客是“走向非人性化的序曲”,读好书并不一定使人变好;接受被污化的语言使得心灵变得猥琐……
评分斯坦纳的批评像一幅点彩派画作,以语言为底色的光线辐射到其他批评家的领地,形成了许多细小但精确的斑点。从追问被理解的和可言说的之间的鸿沟,既包含了巴塔耶不可言说的内在经验及布朗肖的内心话语外溢成言辞终将面临的破碎、含糊,甚至扭曲,继而触角延伸至克尔凯郭尔的上帝、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对小说形式的探讨提出当诗人小说家的语言表现形式来到尽头,只有那些懂得求助于人类认知的其他语言规则:音乐、数学的人才能创新(称赞了布洛赫);对莎士比亚的评论又包含了狄尔泰体验与诗的观点;最后一部分讨论文学与政治关系明显比朗西埃更有力量……同样是对语言日益孱弱的深思,斯坦纳没有别的批评者悲观,他相信作家宽幅的感受力和话语的丰富才能改善现实,基于此,他提出戏剧可能是文学的前途,因为那是一种从内在声音(沉默)到声音的流通。
评分可以趁机复读另外两本……很多话题有互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