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沉默

语言与沉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治·斯坦纳 George Steiner (1929 -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熟谙英、法、德等数国语言与文化,执教于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大屠杀的影响。美国文理学院荣誉会员,曾 获法国政府荣誉团骑士级奖章、阿方索·雷耶斯国际奖等多项殊荣。代表作有《语言与沉默》《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等。

译者 李小均,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薇拉》、《纳博科夫评传》、《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梅尔维尔的政治哲学》、《在西方的目光下》、《在美国》、《古罗马的马车竞赛》、《碎心曲》、《尼采的使命》等。

出版者: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乔治·斯坦纳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446
译者:李小均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13954
丛书系列: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
图书标签:
  • 乔治·斯坦纳 
  • 文学理论 
  • 文学 
  • 文化研究 
  •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 语言与沉默 
  • 文学批评 
  • 美国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当今文学世界最伟大的心灵,当代人文主义批评大师 乔治•斯坦纳经典代表作

◆最彻骨的现代启示录,最宏阔的人文主义襟怀

本书的主题——对政治暴行的深入反思——极具当代性

对文学的梳理兼具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可谓能指引我们重识自身与时代的经典作品

◆著名学者李欧梵倾情作序推荐

本书是乔治•斯坦纳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著作。其核心议题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在斯坦纳看来,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使西方文学的创作陷入“沉默”。因此,在经历了种种浩劫之后,语言及其相关的现实世界究竟该何去何从?批评家与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又该担当何种责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看完前五章 前言比正文思考了更多。 比较主要的几个观点: 1、语言的魅力、词藻的讲究是古典比现代、近代要好、要丰富。 2、一个人的行为与他平日里谈什么曲子、读什么文章是没有必然因果逻辑关系的。 3、德国文学界或是一直沉默,或是有叛逆心理,年青一代...  

评分

看完前五章 前言比正文思考了更多。 比较主要的几个观点: 1、语言的魅力、词藻的讲究是古典比现代、近代要好、要丰富。 2、一个人的行为与他平日里谈什么曲子、读什么文章是没有必然因果逻辑关系的。 3、德国文学界或是一直沉默,或是有叛逆心理,年青一代...  

评分

虽然旁征博引,但斯坦纳的批评仍然带着强烈的生命直觉,所以有不少让人惊喜的段落或观点。它勾起了我阅读许多书的冲动。如书中所言,“优秀批评的标志是,它敞开而不是封闭了更多的书。” 最打动我的是《人文素养》、《走出黑暗的语言》和《马克思主义与文学》这几辑里的大部分...  

评分

李小均/文 斯坦纳在本书《教化我们的绅士》一文中引用了卡夫卡的话: 如果我们在读的这本书不能让我们醒悟,就像用拳头敲打我们的头盖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它?难道只因为它会使我们高兴?我的上帝,如果没有书,我们也应该高兴,那些使我们高兴的书,如果需要,我们自己...  

评分

马洛和莎士比亚的微光没有被遮蔽, 因为那时候书籍印刷的奇迹还很新鲜*, 宁可沉默,成为喑哑的盲人—— 这是十六七世纪人对生活和语言的看法, 作为过去的美德,他们狂喜地从泥路上捡起一页书, 族谱用最珍贵的羊皮纸写就, 巨大的封面镶嵌蓝宝石。 相反,我们手上的语言已经...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得眼泪都下来了。谢谢译者和出版社。(最浅显的一个领悟就是:终于知道自己看《朗读者》为什么会哭得那么惨了。

评分

为人文传统招魂,也为陷入沉默的语词招魂。Steiner清楚地看到“在20世纪,诚实的人要做文学批评,实属不易”,但今天“言说”无论是作为行为还是作为被传达的内容或许都已经陷入了更深的深渊。不错,“如果集权统治有效地剥夺了任何诋毁和讽刺的机会,那么就让诗人停止写诗吧。…沉默是一种选择。当城市中的语言充满了野蛮和谎言,再没有什么比放弃写成的诗歌更有力。”可除了言说,还有什么能成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不要再下坠了,不要继续坠入无边的野蛮和谎言,不要在漫漫黑夜中交出手中最后的匕首。

评分

我爱斯坦纳。虽然他评论的很多书和作者都没读过,但从他掷地有声的褒贬中,能感到对文学、或是广义的人文领域的良心与热情,以至于不惜用一种矫枉过正的态度,强调语言作为有机体的生命,强调文以载道的伦理力量,去对抗在世间的降格、滥调和暴行,对抗一切非人道的僭越。语言是我们所经历的最大冒险,在其终结处,精神进入沉默。伟大的写作“源于精神对抗死亡的刺眼光芒,源于利用创造力战胜时间的希冀”,它们提升我们,让沉默也蕴含充实。 如同任何判断,斯坦纳的批评有自己的局限,有对政治重心的误判,也有对认知科学的忽视(未深入语言的生成),但是,在他那些充满独断的观察中,爆发出连绵不绝的洞见,他所宣示的人文素养,在自己的写作中显现为一种敏锐、美妙、经滋养的感知力,“更广的知识范围、更清晰有力的表述”。

评分

篇篇都是“砍碎我们内心冰海的一把冰镐”:“在知识廉价的疯狂时代,在对伪文化谄媚和对价值纯粹冷漠的时代,为了迎合大众文化和大众传播的要求,今日的语言承担起了越来越媚俗的任务,绝不妥协的必要态度是动人的力量”;理中客是“走向非人性化的序曲”,读好书并不一定使人变好;接受被污化的语言使得心灵变得猥琐……

评分

当批评家回望,他看见的是太监的身影。如果能当作家,谁会做批评家?如果能焊接一寸《卡拉马佐夫兄弟》,谁会对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复敲打最敏锐的洞见?如果能塑造《虹》中迸发的自由生命,谁会跑去议论劳伦斯的心智平衡?所有的伟大写作都源于“最后的欲望”,源于精神对抗死亡的刺眼光芒,源于利用创造力战胜时间的希冀。 想想这一切吧。批评家过的是二手生活。他要依靠他人写作。他要别人来提供诗歌、小说、戏剧。没有他人智慧的恩典,批评无法存在。尽管凭借风格之力,批评也可能成为文学,但往往情况不多,除非是作家为自己作评价或为自己的诗学辩护,就像柯勒律治的批评是正在孕育的佳构,艾略特的批评是用于宣传的作品。除了圣伯夫之外,谁是纯粹的文学批评家?使语言保持生命力的,不是批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