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是20世纪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主要代表作,该著作对现代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深入到哲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中。
马丁•布伯从犹太思想出发,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决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而是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基于此,马丁•布伯论述了人的两种关系,即“我与它”和“我与你”关系。
一本好书,影响很多人。唐崇荣有对它有介绍,特别提到,语言清新简明。 但翻译者实在太自作聪明了,将太多人文的造作和禅宗的神秘硬生生杂糅进一个基督教传道者的作品。 “真实的观照转瞬即逝;那原本藏匿在相互玉成的神秘中之自然人生现在又可被描述、割裂、分类,即沦为自然...
评分这个中午,头顶上的天空蓝得所向披靡,迷惑人心。太阳从我的右边照耀着,沿街看到盆景般静默的松柏。阳光底下坐着一群老妇人,全部穿着黑色或灰色的衣服。她们的脸上没有遗憾,没有软弱,没有歉意,仿佛也看不到同情之心,看不到温柔之心。 这些日子以来,我感觉自己日渐静默...
评分布伯的行文风格既有海德格尔式的艰辛晦涩,思想又有舍斯托夫之神韵。同时他认为尼采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忠实于实在。书中两次提到尼采,对尼采的评价似乎不低。 在“它”之世界,因果性君临一切。因果性在“它之”世界具有无限统摄力。------p70. 这句让我想起舍斯托夫所指2×2=...
评分在《我与你》里面,我们几乎看不到犹太教的痕迹,“对话-关系哲学”和“对话式的上帝观”完全是站在人类的高度上分析和解决人类共同的精神课题。但我们必须看到,犹太教信仰传统是布伯思想的历史根基,布伯的思想是他将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精神与其他东西方伟大精神传统相融合...
评分作者:马丁·布伯 译者:陈维纲 出版社:三联书店 数月前,在《中国摄影》杂志上看到吕楠的数幅关于西藏的照片,我感动得流下泪来,这是2004年开始玩摄影来,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 接下来再看专访,中间一个细节说,吕楠一个人在西藏的十年时间里,一直随身带着一本...
语言。。。优美? 对物、他人分别能有位格和非位格看法,看法的正当性建立在神人关系的有效性上。 这语言在中文中也没有见过类似的。。。 觉得布伯作为犹太教神学家,里面对牺牲的看法是我关注的,但是没有展开。对神秘主义和对上帝的你、它两种态度的批判是亮点,觉得神秘主义者们要是运用起理性来肯定彼此先吵得不可开交了
评分前言 后记 读后感一共135页,总共不超过五六万字,定价38元。我与你之间的距离,固然可以用上帝来提升,但是我总觉得这种价格,只能让我与你越来越远。
评分我与你,基于相遇与对话生出引向上帝的伦理,“我-你”关系是自由、是潜能,不为因果所缚,相会于永恒。翻译文邹邹的,读着不顺。
评分终于出新版了。
评分我觉得这本书所阐述的本质内容和克里希那穆提以及埃克哈特·托利所说的东西是类似的,甚至可能就是同一种东西。而作为一个专业哲学家,马丁具有一些前面两人所没有的特殊洞察力,所以可以相互补充着看,我觉得他们所说的东西非常有价值,是值得努力去追求的。不过这书有点晦涩,有些地方不太好懂。 这本书让我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放下自己?只有放下自己,才能真正上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