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

我与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德国宗教哲学家、翻译家,宗教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我与你》、《人与人之间》、《两种类型的信仰》、《善恶观念》等。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马丁·布伯
出品人:
页数:135
译者:陈维纲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3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102506
丛书系列:涵芬书坊
图书标签:
  • 哲学 
  • 心理学 
  • 马丁·布伯 
  • 宗教 
  • 马丁布伯 
  • 西方哲學 
  • 宗教哲學 
  • 思想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我与你》是20世纪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主要代表作,该著作对现代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深入到哲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中。

马丁•布伯从犹太思想出发,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决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而是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基于此,马丁•布伯论述了人的两种关系,即“我与它”和“我与你”关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翻译即为格义,诚然如是。 布伯的原文,绝不至于楼上某些评论者所说,如海德格尔晦涩,简单,跟尼采的格言体很像,虽然不能说是口语大白话,但是也非康德那种经验哲学术语,否则对于当今思想界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难在汉语转化上有先天不足。现代汉语的产生本就有其历史原因和...  

评分

就像是和一位最好的牧师的会面,也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没怎么读过哲学书,看见那拗口的句子就头疼的我,能看这本被武志红老师称为“翻译及其晦涩”的书且喜爱它,我也诧异。 原来,从前以为一定的事情,是可以变不同的。 一向不喜欢背定义,或许因为这个,对哲学中诸多名词甚...  

评分

评分

就像是和一位最好的牧师的会面,也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没怎么读过哲学书,看见那拗口的句子就头疼的我,能看这本被武志红老师称为“翻译及其晦涩”的书且喜爱它,我也诧异。 原来,从前以为一定的事情,是可以变不同的。 一向不喜欢背定义,或许因为这个,对哲学中诸多名词甚...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觉得这本书所阐述的本质内容和克里希那穆提以及埃克哈特·托利所说的东西是类似的,甚至可能就是同一种东西。而作为一个专业哲学家,马丁具有一些前面两人所没有的特殊洞察力,所以可以相互补充着看,我觉得他们所说的东西非常有价值,是值得努力去追求的。不过这书有点晦涩,有些地方不太好懂。 这本书让我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放下自己?只有放下自己,才能真正上路。

评分

马丁·布伯,如同克里希那穆提创造的一个"异名”。

评分

“现时的存在于当下。”

评分

马丁提出世界(自然,人,上帝)对人呈现为两重性,一种是我-你(我显现为人格),一种是我-它(展现为殊性,经验与利用的主体)。前者为关系世界,后者为可以被经验,利用的经验世界,也即物化的世界。前者是现时的,须领承与相遇,是活泼充盈的关系,不可被单纯分割为内在的我与外在的你。后者则是过去的,僵化的,既成的,是为我所用的它。虽然客观性语言至多仅能触及真实人生的边缘(p20),但同时,人无它不可生存(p34也即俗谛)。此两重性不可被搁置(哲学地化解),否则人亦不复为人(存在的命运)。马丁对关系与存在哲学的重视,在今天看来并非多么高深的见解,但也足以自省。马丁最终的归宿是基于关系的神学,上帝不在世界之外,也不在个体之中,而必须是我与你(上帝)的相遇,是现时的关系,是它之蛹不断化身为皈依的蝴蝶。

评分

马丁·布伯,如同克里希那穆提创造的一个"异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