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与城市

乡村与城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雷蒙•威廉斯 (1921—1988) 20世纪中叶英语世界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知识分子和文化行动主义者”。 出生于威尔士乡间的工人阶级家庭,毕业于剑桥的三一学院。战后至1961年,曾任教于牛津 大学的成人教育班;1974年起,在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担任戏剧讲座教授,直至去世。

雷蒙•威廉斯著作宏富,主要有:《文化与社会:1780—1950》、《漫长的革命、《乡村与城市》、《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等。

出版者: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 雷蒙·威廉斯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460
译者:韩子满
出版时间:2013-6-6
价格: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98427
丛书系列:三辉书系:雷蒙·威廉斯作品
图书标签:
  • 文化研究 
  • 雷蒙德·威廉斯 
  • 城市 
  • 社会学 
  • 英国 
  • 城市研究 
  • 文化 
  • 社会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通过梳理英国文学中有关乡村与城市的种种论断和描述,对当代文学及文化研究中一些错误的乡村观念和城市观念进行了剖析,指出其谬误。作者集中驳斥了部分学者所坚持的“消逝的农村经济”、“快乐的英格兰”、“黄金时代”等缅怀旧日农村的错误观念,指出这些观念只是作者的想象,无论是历 史事实,还是部分作家的作品,都显示出昔日的英国农村充满了苦难,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既不等同于落后和愚昧,也不是充满欢乐的故园;同理,城市虽然是在新的生产方式确立后兴盛起来的,但城市并不必然代表了进步,城市也面临太多的问题。简言之,城市无法拯救乡村,乡村也拯救不了城市。城市与乡村的这种矛盾与张力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遇到的一场全面而重的危机,要化解这场不断加深的危机,人类必须抵抗资本主义。

全书共二十五章。第一章具有前言的性质,概括了历史上人们围绕“乡村”和“城市”所形成的各种观念,指出英国经验对于研究“乡村”和“城市”关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二十五章为全书的总结。主体部分二十三章以英国文学中根深蒂固的乡村怀旧为起点,回顾了十六至二十世纪多部英国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随笔等)中对于“乡村”和“城市”的描写以及有关“乡村”和“城市”观点的发展变化,并将之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联系起来,揭示出“乡村”和“城市”对立的实质及其所反映的现代大都市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危机。

雷蒙·威廉斯是一个世纪来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之一,这是他最好的著作。对于英国文学和历史方面的课程而言,这是一本理想读物。

——布里·汤普森,加州大学

书中有第一手的文本材料,行文风格简明扼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为书中流露出作者对其论述主题的真切关注。

——纳奥米 布利文,《纽约客》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2007年,美国上映了一部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影片主人公欧德曼说他是一位生活了14000多年的穴居人,这件事太过荒谬,来自哈佛的同事们只权当是个找故事漏洞的智力游戏,因此,要求他描述一下他所生活过的远古时代。随后,他对自己漫长童年的回忆很快被渊博的考古学教...  

评分

原先觉得翻译得不太容易读,但是比照了一下原文,感到译者已经尽力了......由于要开读书会,抽空去对比了一下第一章的原文和翻译。 【第1页】 第19行:把“but nothing like identity”译作“但二者绝对不是完全相同的”,疑似将identity看成identical。或许应该是“但身份上...  

评分

原先觉得翻译得不太容易读,但是比照了一下原文,感到译者已经尽力了......由于要开读书会,抽空去对比了一下第一章的原文和翻译。 【第1页】 第19行:把“but nothing like identity”译作“但二者绝对不是完全相同的”,疑似将identity看成identical。或许应该是“但身份上...  

用户评价

评分

英文版原书名是“现代小说里的乡村与城市”,中文版书名则省去了前面的定语,会让人误认为是谈城乡比较研究的社会学论著,然而仅仅依靠文学作品作为研究素材,多少有些单薄和片面。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文学式想象,但立论和引文都有头绪过多、过散之嫌,实属遗憾。

评分

保持着对自己出身的忠诚,但没有因此丧失智识清明,深情而不滥情。

评分

如果不是纸太薄、字太小,简直满分,马克思主义真是大杀器,一祭出来,神佛难挡,,,译序、分析奥斯丁(精确的道德价值比例来制定婚姻契约)、哈代、劳伦斯和赫胥黎、奥威尔的章节尤其精彩,整本书太考验英国文学史的水平了。。。

评分

文学史、社会史互证,敢这么做,没有不屈不挠的博学做不到。大多数时候还是可以自圆其说。如果说在材料的运用上有切割材料以为已用之嫌,其原因亦源于跨度过广。其实碎片中已可见其整全视野。另外翻译还是挺用心的,对过一些,还算准确。

评分

“对失落的纯真这一概念最有趣的利用不来自地主或无产穷人,而来自不断变动的中间阶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