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由赵毅衡所著,在叙述中,说者先要被说,然后才能说。主要靠主体意识回向自身才能出现。《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介绍了叙述行为、叙述主体、叙述层次、叙述时间、叙述方位、叙述中的语言行为、情节、叙述形式的意义等内容。
叙述学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作者先创作叙述者,再由作者创作出来的叙述者来叙述故事。 即作者---叙述者---叙述内容,叙述者不应该被看作是作者本身,叙述者来源于作者,但不等同于作者,它包括但不限于作者的性格和思想特点,比如性格冷静思想缜密的作者可以创作出一个二逼热血...
评分叙述学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作者先创作叙述者,再由作者创作出来的叙述者来叙述故事。 即作者---叙述者---叙述内容,叙述者不应该被看作是作者本身,叙述者来源于作者,但不等同于作者,它包括但不限于作者的性格和思想特点,比如性格冷静思想缜密的作者可以创作出一个二逼热血...
评分记得“theory”一词原意指的是“希腊戏剧舞台的一种观点或视角”,那么我所理解的这本书所做的便是给予小说现象以一种叙述学视角理解的努力。也许是自己所接触的小说十分有限,所以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理解还是会有困难,所幸书中列出许多例子,也使读者可以偷些懒,省去查阅具...
评分《当说者被说的时候》笔记 一、 文本中的主体分类 1、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小说人物 隐含作者是作者的某一部分人格,或者这一部分的变体。我们应该从隐含作者的身上去推论或者选择作者的人格,而不能由作者人格定义隐含作者。 叙述者是隐含作者的实际应用。叙述者可以是作...
评分《当说者被说的时候》笔记 一、 文本中的主体分类 1、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小说人物 隐含作者是作者的某一部分人格,或者这一部分的变体。我们应该从隐含作者的身上去推论或者选择作者的人格,而不能由作者人格定义隐含作者。 叙述者是隐含作者的实际应用。叙述者可以是作...
备课,又翻了一下。国内学习者会觉得好读些,因为举的例子都比较本土。不过概念还是显得叠床架屋了。直接看热奈特的《叙事话语》也可以。
评分信息量太大,很多读的也不算明白,估计之后备课的时候会反复用到。这一次最认真去看的是视角问题
评分本科论文入门读物(一)
评分脑残粉唯有膜拜。叙述者、底本与述本、叙述干预、叙述层次、自生小说、跳角、抢话、二我差、内心独白与意识流、离题、情节类型学、元小说……虽然叙述学没有符号学那样刷新三观,但也是进一步开拓了我的认知吧。赵先生的许多见解都令人折服。以及,单从叙述层面来讲,中国小说的巅峰依然是《红楼梦》。(曹雪芹是要逼死多少人……)
评分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