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斯蒂温顿村,长于英国南部有文化教养的牧师家庭,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系牛津大学毕业,兼任两个教区的主管牧师。有六个兄弟和一个姊姊,7岁时随著姊姊和表姊前往牛津求学,13岁开始尝试写作,21岁完成第一部小说。
做为英国最受推崇的小说家,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凯瑟琳·莫兰在舞会上爱上了亨利·蒂尼。同时,她还碰到了另一位青年约翰·索普。索普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向亨利的父亲蒂尼将军谎报了莫兰家的财产,蒂尼将军信以为真,竭力怂恿儿子去追求凯瑟琳。后来,索普追求凯瑟琳的奢望破灭,便恼羞成怒,把以前吹捧莫兰家的话全盘推翻,说她家如何贫穷。蒂尼将军再次听信谗言,把凯瑟琳赶出了家门,并勒令儿子把她忘掉。但是两位青年恋人并没有屈服,他们经过一番周折,终于结为伉俪。
莫兰小姐身处在两个世界,一个是交游狭窄的现实世界,另外一个是由阅读和想象交织而成的虚拟世界。她最大的幸运是在小小的生活圈中遇到了能与她灵魂对话的亨利先生,看他们俩的对话内容是小说当中最有趣的部分。不同于艾伦太太的喋喋不休,也不同于索普先生的自我中心,莫兰和...
评分 评分 评分《诺桑觉寺》 【英】奥斯汀著 请恕我后知后觉,我看的第一本奥斯汀的作品竟然是25岁以后,看的还是他的习作《诺桑觉寺》。没想到这本遗作竟然是奥斯汀女士的第一本作品《苏珊》的修改本,而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经过奥斯汀悉心修改的还是一个未知之数。要知道,现在的...
评分有些不理解中后部的结构,怎么突然就哥特风了。
评分比金绍禹译本好,有一些选词问题。
评分“她为自己知识贫乏深感惭愧,但是这个惭愧是不必要的。因为,一个人如果想讨别人喜欢,就应该永远表示自己见闻浅薄。自持渊广是不能满足别人虚荣心的,明白事理的人永远避免这样做。特别是女人,如果不幸她无所不懂的话,她也应该尽可能把自己的知识掩盖起来。”奥斯汀这个时期已经不复傲慢与偏见时期的浪漫和憧憬,变得更理智务实起来,诺桑觉寺也可算是其多年来的读书心得,对当时流行的哥特小说的淡淡嘲讽,也对女主角不断地的自我代入有善意的捉弄,当然她还是那么现实,还是强调了门第之见对婚姻的阻碍,一个女人要是没有财产还真是甭想找到好人家。伊莎贝拉这种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姑娘即使放到当下也依然存在,所以奥斯汀的书貌似言情,其实内核所写的人情世故放在哪个时代看都不会过时
评分奥斯汀这本写得很奇怪,反讽反得太明显。凯瑟琳刚到诺桑觉寺时的探险小细节比较喜欢。
评分少女情怀总是诗,凯瑟琳那种初生的坦率和热情,以及面对未知不烧脑的困惑和不骇人的恐慌,都让人阅读时泛起无限柔情(奥斯汀再次修改这部早期习作时,对凯瑟琳、对当时的自己、对更早于小说更近于凯瑟琳的自己,应该也饱含了这深情),甚至在被利鄙视自己脑补对方父母爱恨情仇哭着跑开时都超可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