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郁达夫的散文,尤其故都的秋是我目前读过的散文里最喜欢的。大约也了解过他的生平事迹,看过他写给前妻的信。内心已然有个决断,他的为人大概不是我喜欢的。才华当然是不可否认的,可沉沦里这个那男留学生的形象着实令我讨厌,读到一半便有些厌烦,任他再好的文笔细腻的...
评分这是一个敏感、孤单而压抑的人。在他的身上有人性中真实的东西,只是当这些东西被放大以后,则令人失了人的性质,变得绝望起来。 他在“人际”中,怀疑同学对他的态度,以一种复仇的心态面对别人;他断绝了与长兄的关系。一切他认为别人负他的东西,其实根源都在自己。 他疯...
评分正如我现在的颓丧,没有生活的目的,没有清晰明确的人生追求,整日在游戏和情欲中寻求刺激麻木自我。读完后让我想到的是在这样一副场景:窗外透过清晰地金黄的阳光,而一个青年正蜷缩在被窝中。读这文章正如在面对自己
评分最近看了郁达夫的沉沦,因为在图书馆借的是这个版本的,所以索性就把书评写在这个版本下面好了。 借的时候本来准备是借本人间失格的,但是发现图书馆实在没有人间失格,就借了本这个,我自认为风格比较接近的书看看。 这本书其实我还没有看完,但其书中很多描写让我感...
评分好的文学不总能表示过去,还能说明现在。 在外留学,远离故土,尤其在这风景如画的国度,就如同他描写的日本的广袤自然一样,总少不了的就是寂寞和思乡。 不必非得把民族-国家套在上面,像初中时分析文章一样,好的作品也给标准答案和凛然大义给糟蹋了。自恋与自虐在一个贫弱国...
诶 为何当时要受到什么“上海文艺界最猛烈的攻击” 我觉得和色情一点也不沾边呐 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沉郁 就是对一个少年的深入透彻的心理描写 根本不阴暗污秽嘛 小题大做
评分重读《沉沦》,喜欢异常。结合彼时政治形势及文中显然的有关描写,论者当然可以说提及作品是对彼时知识分子担忧的揭露,包括家国困境等;结合弗洛伊德学说的有关内容,论者亦可以提及其中的本我-超我之对抗,所谓“灵肉冲突”;结合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当然也可以提及文本的颠覆和范式革命意义,所谓“个人的文学”和“个体的建立”。但我想从一个简单阅读者的角度,抒发自己对郁达夫文笔的青睐:不累赘、不虚假,所绘见血而珠玑,具有强烈的阅读快感,技术上不输当代任何作品。
评分“自怜的人是可鄙的”可我爱郁达夫病态而纤细的忧郁以及近似清教徒的气质 黄色灯光下朦胧似幻觉的远山和雨雾或是我较之其处境唯一的优渥之处
评分记不得是哪个本子,但一定不是新书。看这个应该很老吧,就选它了。
评分心,不能太小太窄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