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丹青 随笔 散文 艺术 文化 多余的素材 中国 杂文
发表于2024-11-21
多余的素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继《纽约琐记》之后,本书是陈丹青归国前夕写成的另一部纪实文集,其主题首次越出“艺术”之外,触探人性的深浅、文化的歧变。在书中,时代的质感体现为日常细节,历史的分量,举重若轻:那就是我们亲历的生活,而作者严肃地戏称为“多余的素材”。
这一册散文集,以日常细节牵动种种记忆,并获得历史感,本次修订增添或更换部分罕见的老照片,佐证文字,为许多变形、遗失,但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历史,提供了独特的图文叙述。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插队农村时开始自习油画。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至此终于感受到了小时候老师所说的缓缓地展开的画卷。满满的上海的回忆让人也好有感触。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素材。这就是人生啊。
评分至此终于感受到了小时候老师所说的缓缓地展开的画卷。满满的上海的回忆让人也好有感触。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素材。这就是人生啊。
评分画画儿人的超常观察力(看有个学美术的朋友的文字,曾惊叹于他的观察力),不矜持亦不轻佻的幽默撒泼,看得人有哭有笑。陈老师的书,从来都是不舍得却又是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在店里读的,笑还好,哭可不敢,那叫一个强忍啊,尤其是看他写从长沙找到广西的部队核实儿子牺牲与否的俩夫妇得到死亡告知的情状
评分其实看不看也无防,这本书仅是他的个人回忆、他见闻的那些事儿及杂谈。
评分陈师此次前来开讲,曾提到书中几处细节。提到爷爷说“相貌极好”,我待读到此书 才看到真是好。要形容的话也只能说是“正”了。先生素喜观察他人相貌,此前也曾盛赞过木心先生仪表堂堂,真要我说,先生长得才真是好。听罢讲座排队签售,我妄请他写上我的名字,他毫不大意地接过了,左手执烟笔下却照旧一丝不苟,此等“民国范儿”,我只有在心中击节赞叹了。此书中他尊为师长、先生之人多已作古,可以想见他在讲座中提起文革破坏力时幽幽的喟叹。照样绕不开大学教育的话题,照样是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从最后看去,好一派不怒自威的气象。其实矛盾很简单,只怕先生不肯解。不过, 读完《归国的确认》我便知道,这个结, 先生是不会去解的了。只可惜是这个地方负了他,而他 却始终不曾远离。
昨儿上午起来先洗衣服,下午则躺在地台上任阳光照得暖融融的,读陈丹青《多余的素材》。 断断续续读到晚上12点来钟,终于读完了,和《退步集》一样,字里行间都鲜明地跃动着陈丹青的形象,真性情,有血性,有良知,有品味,知廉耻,敏感、专注、用心。严格说来算不得极品,但...
评分中国文人之盛、之舒坦、之不羁、之慨然存于天地、之出乎其外又入乎其内者,魏晋六朝与民国也。 陈丹青先生的这本书,是我在书店用一个下午读完的。里面布列松的照片大多很喜欢,得以窥见民国市井生活。 陈丹青性情中人,文字间多有留白,多处引用巴特,正受巴特零度写作之深影...
评分某杂志社招人,标明要会写故事,说是现在能把一个故事给讲圆的人已不多见,堪称人才。依我看,会写故事的人并不少,会写人的人则是真为稀有。何以故?要写人,非但要能把故事讲好,更要有足够高的眼界。倘或是写名人,背景更是少不得的。 写名人(某人语:社会主义中国,人民...
评分昨儿上午起来先洗衣服,下午则躺在地台上任阳光照得暖融融的,读陈丹青《多余的素材》。 断断续续读到晚上12点来钟,终于读完了,和《退步集》一样,字里行间都鲜明地跃动着陈丹青的形象,真性情,有血性,有良知,有品味,知廉耻,敏感、专注、用心。严格说来算不得极品,但...
评分陈丹青并不以写字为生,对他的印象是个老愤青,一把年纪了还时不时就热血上头——总之没有恶感,但也不会专买他书来收藏。之所以买下此书,全因为看到目录中有“胡兰成”一篇,因为我喜欢胡兰成,又找不到知音。 陈丹青果然是我知音,至少在对胡兰成的评价上,颇感欣慰。 陈丹...
多余的素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