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奋,1944年生,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广东省文联第四、五、六届主席。《白门柳》是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从37岁写到53岁,耗费了作者16年的光阴,完稿当年便一举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获第四届国家图书提名奖,入编中国出版集团20世纪《中国文库》和《中国新文学大系》。
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方式都极其相似。今天的知识分子,依然能够从本书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明朝面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和山海关外清军的双重夹击,正面临灭顶之灾,而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
东林领袖钱谦益在党争中丢了官,为求复官,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政治交易,许诺对阉党余孽阮大铖网开一面。谁知图谋败露,钱谦益遭到黄宗羲、侯方域等复社士子的猛烈攻击,声望一落千丈。江南知识分子内部也陷于四分五裂。
两年之后,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政权顷刻瓦解,江南残余势力在南京拥立新君。然而对立各派仍旧互相敌视,恶斗不休,使政局再度陷入混乱。最后,清军南下,史可法一死殉国;钱谦益献城投降;复社才子冒襄举家逃难;黄宗羲参加抗清斗争,并顿悟民主思想……江南知识分子在“天崩地解”的巨变中,走上了各不相同的道路。
翻开本书,带您看尽传统知识分子的参政百态。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在狱中的这番论述,很是让我矛盾,就像书中的黄宗羲一样。天下治乱,不在一姓存亡,这话断然没错。但清兵入关,烧杀抢掠,又怎能因为明的官场黑暗,轻易去选择将会带来盛世的清呢。黄宗羲最后的选择是绝不认输,因为“如...
评分周初,士为奴隶制度下的一种阶级身份,在卿大夫之下,庶民之上。大多为卿大夫的非嫡长子,也有周天子与诸侯加封的士大夫,是西周最低级的贵族。 从此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士。他们游学各国,思想活跃,创造了古代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 到了汉代实行“...
评分三卷的《白门柳》看得非常纠结,其间多次放下书,缓一口气,因为读起来心情实在不能够轻松。明末清初的那一段历史本就充满了悲凉、杂乱,感觉上似乎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更替的阶段能如同这个时期,各色人等充斥在舞台上,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非常敬佩作者的严谨和毅力,看...
评分《白门柳》展示的是明末江南众生相。其主角是一帮文人士大夫。总的来说,这帮人的形象都不怎么光彩。 第一个是钱谦益。这个就不用说了,其人品,堪比岳不群,其能力则远不及岳不群。唯有其得知柳如是红杏出墙而不加责怪反身自忏悔,实在让人唏嘘。也让人感觉到...
评分从第一页对钱谦益的描写开始,作者就极力于心里描摹,非常到位。知识分子,书生的心理比一般人要复杂,同时比一般人更为怪异和难以理解。作者从这个地方开始入境,对全书的理解和情节的发展有很好的助力。方便读者的理解。亮点之一。 充分理解明末书生百态的各式心态,以及各人...
看了开头,我就记得我看过,写的是明末的东林复社相关的人物,描述重点先柳如是、钱谦益,后冒辟疆、侯方域,然后是黄宗羲、董小宛。明显作者赞扬的是最后这一组人物。这一书和《张居正》还有《明朝那些事儿》,加上晓松奇谈的《南明悲歌》,正好把明朝了解了个大概,加上有人评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发现历史研究中的创新正在于研究其中的经济上,以前不注重的,因为现在注重,所以也连带研究热起来,大概是这样吧?
评分这是我很小时候看的,堪称茅盾文学奖里的注水猪肉。一段离乱史,几个负心人。就这样而已。
评分看了开头,我就记得我看过,写的是明末的东林复社相关的人物,描述重点先柳如是、钱谦益,后冒辟疆、侯方域,然后是黄宗羲、董小宛。明显作者赞扬的是最后这一组人物。这一书和《张居正》还有《明朝那些事儿》,加上晓松奇谈的《南明悲歌》,正好把明朝了解了个大概,加上有人评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发现历史研究中的创新正在于研究其中的经济上,以前不注重的,因为现在注重,所以也连带研究热起来,大概是这样吧?
评分还行~
评分无耻老贼,纵有一手好文章,于事无补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