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祖籍山西武鄉縣。1948年6月12日生於河北邢颱市,在北京長大。中學畢業後,曾在山西和內濛古插隊7年。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係,師從張政烺先生做殷周銅器研究。1982年畢業,獲曆史學碩士學位。1982年-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從事考古發掘。1983年-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土地製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為北大中文係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簡帛文獻與學術源流、中國方術、中國古代文明史、海外漢學、古代兵法等。
本書源於作者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學術訪問期間,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舉辦的專題講座,隨後將講座的內容整理成瞭這本書。從內容上說,本書是對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復古傾嚮問題所做的專題討論。
李的两个学术兴趣,一是中国艺术中的外来影响,另一个是中国艺术中的复古倾向。 复古问题贯穿两千年中国艺术传统的发展,作者试图用考古解析复古艺术的审美倾向,看看那些依附于古代,那些是背离古代,又有那些事创造古代或者伪造古代。 其中的审美标准,法古的成分多大、作古...
評分李的两个学术兴趣,一是中国艺术中的外来影响,另一个是中国艺术中的复古倾向。 复古问题贯穿两千年中国艺术传统的发展,作者试图用考古解析复古艺术的审美倾向,看看那些依附于古代,那些是背离古代,又有那些事创造古代或者伪造古代。 其中的审美标准,法古的成分多大、作古...
評分李的两个学术兴趣,一是中国艺术中的外来影响,另一个是中国艺术中的复古倾向。 复古问题贯穿两千年中国艺术传统的发展,作者试图用考古解析复古艺术的审美倾向,看看那些依附于古代,那些是背离古代,又有那些事创造古代或者伪造古代。 其中的审美标准,法古的成分多大、作古...
評分 評分李零的書都非常專業性,所以如果不是研究這一領域看起來是比較費勁,之前看他的《蘭颱萬捲》我就放棄瞭。這本算是比較通俗的,最喜歡他提齣的這個觀點:古跡分三種:一種是真古跡,一種是翻修或重建的古跡,一種是純粹的假古跡。
评分深入淺齣,名為“復古藝術”,實則藉用瞭西方“文藝復興”的概念對上訖秦漢下迨宋元的藝術復興現象和作品進行分析。是書雖在時間上對秦漢略有涉獵,著眼點仍主要集中在宋代的古文字 古器物(特彆是青銅器)上,另對中國書畫“厚古薄今”的特點、王莽對經學的貢獻及宋人禮製復古等方麵論述精當。
评分愛死李大師瞭嗬嗬
评分原來包山的雙聯漆杯就是“爵”
评分1、藝術史上的仿古與復古如同時裝潮流演變一樣,是一種間歇性發作的審美趣味的風潮;2、任何復古藝術的審美標準都埋藏著仿製者無法逾越的曆史局限,於是必然通過想象實現“一定基礎上的鬍來”,而想象總是帶來對古代的漫畫;3、和曆史學傢和考古學傢對曆史細節的刻意強調不同,普通人往往采取漫不經心、大而化之,甚至是玩笑戲謔的態度;4、復古藝術說到底,它畢竟還是藝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