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1910-1917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30年代时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1946―1949年任北大校长。1957―1962年为台弯“中央研究院”院长。
“五四”时期的胡适是首创文学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也是提倡白话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将;同时他还是白话新诗的首写者,他的新诗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将西方自由思想和东方儒家意识结合得较好者,也当首推胡适。他或许不能算作创造型的思想家,就天赋与气魄而言,他都称不上巨人。但他是个可以将东西方文明打通的学者,并且能将本是矛盾的、非一致的学说,嫁接到一起,形成一种崭新的传统,这是难得的。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转型,社会的变迁,多少含有胡适的精神遗绪。至少,他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思路,不求虚妄的实证精神,对纠正近半个世纪的左倾思潮,意义是重大的。
《中学图书馆文库:读书与治学》从胡适一生丰富的论著、讲演和书信中撷取文章三十余篇,专谈青年人应该怎样读书、怎样治学,由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欧阳哲生教授汇编,分为“怎样读书”、“漫谈教学”、“确立志趣”、“训练思想”、“治理国学”、“论学书简”六卷。
对于读书,人们经常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读书?读那么多书干嘛?读书多了是不是就成了书呆子。 通常而言,问这种问题的人阅读量一年应该不会超过5本。 其实,读书就是读书,就是人们所说的“为读书而读书”。以前以为“为读书而读书”是俗气的,是没有追求的。到现在才知道,能...
评分在多看挑书看到本书,尽管高达18元(在多看电子书里算贵的了),但一看是三联的,编的人又是欧阳哲生,他编的《李敖狂语》是影响我终生的书,就毫不犹豫买下了。但看书的体验并不算太好,一小半是给年轻人的演讲,告诉大家要怎样做人;一小半是各种古文的考据;最后只剩下一点...
评分“语文”作为学校功课的名称,是叶圣陶老先生首次提出,并且在1949年被广泛使用的。在解放前,小学叫它“国语”,中学叫它“国文”,主要原因是小学学习的是语体文,而中学学的是文言文。而“语文”并非是二者的结合,或者语言和文学的缩写,其中“语”指的是“口头语言”,“...
评分在文艺复兴的第一个阶段里把对于冷静追求真理的爱好发扬起来的人,都是研究人文的。他们的工作都不是关乎生物界或无生物界的,在中世纪,尽力抱评判态度而排除成见去运用人类的理智,尽力深入追求,没有恐惧也没有偏好,这种精神全是靠那些作讨论人文问题的人保持下来的。
评分闲散的下午翻阅。谈读书,一些建议很受用。又比方说讲到古文的一些学法和书目;讲选课之选择;讲宋明理学之处还要细读;讲清代朴学;“假设-求证”的方法;“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实在多,下章有部分圈点。
评分挑着读的,一些考据学的和古文的部分没有读,主要学习读书的部分,胡先生说得好,能读书才能多读书。
评分高中时候和一个颇爱看书的同学聊起彼此看书的乐趣,她说她是字字专注的那种,而我却觉得自己是泛读而不求甚解的那类,当时未在意,最近大家再聊起我才忽然自己的念书方式不大可取。这本书很及时,让我在陷入看书迷茫期时对看书的意义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大其心使开阔,也使我认识到对于未来看书的方向须有较为清晰的脉络,最重要的是,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生活方面,勤谨和缓的态度是尤该专注不可或缺的,得抱着勤奋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生活、带着平和轻缓的心态去寻求期待。
评分高中时候和一个颇爱看书的同学聊起彼此看书的乐趣,她说她是字字专注的那种,而我却觉得自己是泛读而不求甚解的那类,当时未在意,最近大家再聊起我才忽然自己的念书方式不大可取。这本书很及时,让我在陷入看书迷茫期时对看书的意义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大其心使开阔,也使我认识到对于未来看书的方向须有较为清晰的脉络,最重要的是,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生活方面,勤谨和缓的态度是尤该专注不可或缺的,得抱着勤奋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生活、带着平和轻缓的心态去寻求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