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章润,男,1962年生,安徽庐江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政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或者讲席教授。先后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墨尔本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治法律哲学与政治哲学,兼及思想史与宪政理论,尤其关注“中国问题”意义上舶来理念与固有生活调适过程中的法律方面,而念念于中国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现代重构性阐释,汲汲于儒家优良传统的法律复活和中国之为一个大国的法律布局,追求法律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寻索学术的人道意义。
本书系一部散文和短论集,收集著名法学者许章润先生近年所作随笔百余篇,基本意象是在时间之维和乡土缅怀中展开思旅,将对于故土、校园的追想,有关人生和人心的感喟,面对世道人心的体味与品评,尽付于落日苍烟般的娓娓追述。全部内容概分为三部分,即“子时•故乡”、“丑时•异乡”、“寅时•梦乡”和“卯时•愿乡”。
读到这本书,开始是被文革时期发生的闹剧惨剧感到悲痛。文革 不仅产生使人们家破人亡的惨剧,更使中华的 文化出现了断层,堪比秦始皇焚书坑儒一般。今日之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跟此也不无关系。 一开始我只是欣赏书中文字的优美,以及字里行间透漏出来的人文关怀。并不知道...
评分究竟什么是历史?是官方出版的历史书上记载的东西,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东西,哪一种才是信史?其实,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可能只是历史的某一面,而不是全景。真实的历史,绝不仅仅是历史书上那些冷冰冰字句,它更多的是由历史进程中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一件件真实故事汇集而成...
评分究竟什么是历史?是官方出版的历史书上记载的东西,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东西,哪一种才是信史?其实,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可能只是历史的某一面,而不是全景。真实的历史,绝不仅仅是历史书上那些冷冰冰字句,它更多的是由历史进程中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一件件真实故事汇集而成...
评分12月15日,读1 人啊,本为自然之子,栖息于大地!生命履痕所及,精神安放之所,就是故乡,也在在?均为吾乡。 ——非常喜欢作者在序中对故乡的阐释。 暂时还未详细阅读作者正文里的故事,所叙述的人间悲欢,但反复读了作者这篇序写到的故乡。这种意境,我觉得在中年人这里,...
评分读到这本书,开始是被文革时期发生的闹剧惨剧感到悲痛。文革 不仅产生使人们家破人亡的惨剧,更使中华的 文化出现了断层,堪比秦始皇焚书坑儒一般。今日之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跟此也不无关系。 一开始我只是欣赏书中文字的优美,以及字里行间透漏出来的人文关怀。并不知道...
先生憂國憂民情懷見諸於筆端文字,遭此大劫實乃民族文化之大不幸。又因身體有恙,依舊直言進諫此乃士大夫風骨猶存,望先生多愛惜身體,民族之脊梁斷不可遭此重創,以期先生延續華夏文化之精神命脈。敬安。
评分按目前的环境,这书终有一天要下架。
评分法学家的文章写的这么好看真见功夫啊。
评分低于预期的一本书,半文不白的用语,对书记怀有深仇大恨,对体制弊端翻来覆去的那么几句牢骚。让人感觉是一位长期被忽视的教书匠一朝翻身的秋后算账。观念稍显陈旧,所提建议也过于理想化,与其说是一本新民说不如说是博客文集或套话集,除了前小半本叙事部分的文章以外,其余说理的文章感觉都是没话找话的虚无文字,内容空泛的很。唯一可圈可点的也就是叙述往事的几篇回忆之作了,如开篇之作"坐待天明"及"上海佬"等,其余皆有为出书而凑数之感。许教授还是适合叙事啊,至于述理,还是饶了众读者吧。
评分法学大家从来都不该只是教条法理的机械讲授者 你们的文人风范 字里行间弥漫的温润丰盈的思想才是我真正割舍不掉的情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