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淡寜 (Daniel A. Bell) 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常年旅居香港、新加坡和北京。現任上海交通大學誌遠人文藝術學院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政治理論教授和比較政治哲學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國新儒傢》、《超越自由民主》、《民主先生在中國》等書。
艾維 納·德夏裏特 (Avner De-Shalit)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社會科學係主任、馬剋斯·坎佩爾曼民主和人權研究所所長。著有《人民的劣勢和權力:在懷疑時代講授政治哲學》等書。
譯者 吳萬偉,武漢科技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翻譯研究所所長。譯著有《行為糟糕的哲學傢》、《中國新儒傢》、《分配正義簡史》、《大西洋的跨越》等。
從鄉村到城市,從城市到全球,人類正在經曆高度的城市化和全球化的進程,城市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漂泊和鄉愁成為人類共同的命運,越來越多的人或主動或被動選擇在城市落腳。如何認識一個城市,如在城市成就自己的美好生活?本書兩位哲學傢用街頭漫步和聊天的方式考察瞭世界最具吸引力的九大城市:耶路撒冷、濛特利爾、新加坡、香港、北京、巴黎、牛津、柏林、紐約,不僅描繪瞭每個城市豐富多彩的曆史,還從小說、詩歌、傳記、旅遊指南、建築標記及作者的親身經曆等多種素材中擷取資料論證其觀點,論述瞭每個城市的精神是如何體現在各自的政治、文化和經濟生活中的,大城市的曆史、文化和政治中探尋九種獨特的城市精神,這些城市通過保有獨特的精神而在全球化過程中保有的獨特的個性,給予在城市生活的人最重要的身份認同,讀者可以看到身處城市的人對城市精神的自豪感是如何抗衡全球化帶來的同質化傾嚮和遏製民族主義泛濫的主題。
本文作者:傅适野 1990 年代末期,贝淡宁(Dainel A. Bell)和自己在牛津读书时结识的好友艾维纳·德夏里特(Avner De Shalit)相约在旧金山参加一场学术会议。他们会前在旧金山散步,两人边逛边聊天,谈论旧金山和美国其他城市的区别。接着他们又谈到那些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城市...
評分可见作者饱览群书的底蕴,和游历世界的见识,同高智商的思想。显然作者对城市的介绍仅涉及他精通的领域,而未涉及了大量存在的现实,例如我相对新加坡和香港更加了解的北京,这也正是紧扣每篇文章主题的做法,不是失误。
評分最近看了一些标题中均含有“城市”字样的书,比如《城市发展史》、《城乡中国》、《落脚城市》、《城市的胜利》和这本《城市的精神》。 《城市发展史》是给我震撼最大的,路易斯芒福德以其深厚的学识,结合了多角度多类型的材料及认识写出了如史书般巨大经典的旷...
評分2008年,当我离开广州的时候,一直在思考未来的发展,当时的判断是在哪都一样,不会有什么本质不同。转眼间10年过去了,现在让我再去做判断,估计我不会那么轻易离开广州。倒不是依赖大城市的所谓发展空间和机会,更主要的是大城市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会给个人带来更大的...
評分贝淡宁(Daniel A•Bell)和艾维纳•德夏里特( Avner De•Shalit)在合著的《城市的精神》中用平淡笔调诉说了其对耶路撒冷(宗教之城)、蒙特利尔(语言之城)、新加坡(建国之城)、香港(回归之城)、北京(政治之城)、牛津(学术之城)、柏林(宽容之城)、巴黎(...
內容的豐富和對城市精神的挖掘非常精彩,最重要的是作者重事實而輕判斷結論,非常精彩,不必多提。但此書定位頗高冷,建議隻讀自己熟悉的城市,如果有喜歡但不甚瞭解的城市,需要先瞭解一下基本情況再讀可能會更好。
评分夾敘夾議,帶自傳體的學術書籍,給我這種程度的讀者看也夠瞭,《新加坡》一章很精彩,讀得心有餘戚戚焉~~~不過我仍然比貝淡寜要樂觀一點看待新加坡
评分城市的性格,市民的精神
评分城市研究的經典。
评分《耶路撒冷》、《新加坡》、《香港》、《北京》、《紐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