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捨(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捨予,生於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傢、劇作傢。1924年遠赴英國,任教於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並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歸國後曾在齊魯大學、青島大學教書。1949年後任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著有《老張的哲學》、《二馬》、《趙子日》、《離婚》、《貓城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正紅旗下》、《月牙兒》等大量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
丁聰(1916-2009),筆名小丁,生於上海,1930年代初開始發錶漫畫作品。曾任《人民畫報》副總編輯。長期擔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美術編輯,為《讀書》雜誌創作漫畫。曾為魯迅、茅盾、老捨等著名文學傢的作品,畫瞭大量插圖,著有《古趣圖》(1999)、《文人肖像》(2000)、《丁聰老漫畫》(2004)、《丁聰新漫畫》(2007)等。
《四世同堂(丁聰插圖本)(套裝上下冊)》中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傢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綫,形象、真切地描繪瞭以小羊圈鬍同住戶為代錶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記敘瞭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寜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鞭撻瞭附敵作惡者的醜惡靈魂,揭露瞭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齣百姓們麵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謳歌、弘揚瞭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史詩般地展現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齣的傑齣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我们大概最像瑞宣。 读过书,有文化有思想,三观正而缺乏有力行动。为一些很实际的顾虑所牵绊,却又无能为力,矛盾重重,郁郁寡欢。 他有一腔不输老三瑞全的最赤诚的热血,而一次次地在面对什么人什么事的时候,把到了嘴边的话咽进肚子里,对自己说算了吧。 抗敌八年,他自我谴...
評分三十一章主要讲北平丢了后,小羊圈内各种人的反应。 一开始是几个人的群戏。关心和不关心的交替进行。 剃头匠孙七是最先出场的,知道消息后,孙七的剃刀立时撒了手,差点伤了客人。小崔和程长顺争论着南京会不会守住。刘师傅差点因为丁约翰的漠不关心打了起来。小文揣着手,立...
評分《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分为《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其中,第三部《饥荒》因各种历史原因未能完整发表,手稿也在变故中遗失,始终是一大遗憾。 2014年,经多方努力,赵武平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的浦爱德档案中,找到了《四世同堂》的英文译稿,其中第三部《...
評分(仅一人之见,并不周全。) 瑞宣,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温润如玉。有自尊知荣辱,一腔爱国之志又难以明志,在尽忠与尽孝难两全之间纠结百转。念他虽有种怒其不冲破蚕茧的刺痛握拳感,却深深理解他的矛盾他的无奈。 瑞丰,没有什么头脑的好吃懒做之人,凡事只求热闹不过大...
評分0. 在我的个人阅读史上,《四世同堂》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小学六年级暑假,我用四五天时间一口气读完《四世同堂》,只觉得如痴如醉,一个崭新的世界向我打开了大门。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第一次回过头来重读这本书。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文的开头就开宗明义:“...
藉引王朔的評論:“…初讀抱著很大的期望,讀的時候一點點降溫,最後,在不到一半的地方閤上書,感到很失望…電視劇中令人叫絕的精彩颱詞擱在小說中什麼味兒也沒有,白不呲咧的,讀起來隻覺囉嗦。”強忍著讀完瞭書,其中沒頭沒尾的人物伏筆莫名其妙,其中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寫頗為無聊。
评分北平的一草一木都留在他的血液中,在紙頁上留下明晃晃的影子。我見過他的北平,更加不知此時身處之地的來處。傢啊,是含著淚去罵的地方。
评分丁聰插圖本,1000多頁,每天在地鐵上來來迴迴終於看完瞭。抗戰八年當然有很多可說,但感觸更深的是老捨對北平那些動情的描寫。結局還算美滿,至少惡人都得到瞭懲罰。老捨寫完本書是在45年,當時的他必定沒料到中國還有一場內戰要打,若是繼續寫下去,故事又會如何發展呢?若是再繼續寫到解放後,逼死老捨的那場文革,又該怎麼書寫呢?
评分真長,老北京的時代悲劇,帶有時代烙印的記憶。
评分人物各個有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