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傢、曆史學傢、東方學傢、思想傢、翻譯傢、佛學傢、作傢。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齣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鬥”。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閤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捲,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印度曆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係,開拓瞭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獲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季羨林談佛》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及發展狀況,原始佛教的曆史起源及語言問題,佛教傳入中國及佛教的本土化,中國印在佛教方麵的相互學習和彼此交流。
看待问题入木三分,言简意赅。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谈论佛学的优劣。佛非完人,给盲目崇拜佛学的人,当头一棒。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推论,悉达多是吃猪肉得病涅槃的。有点意思。了解起源,才能看透本质。此书对佛学研究很有帮助。
評分在去东林寺的火车上开始读季老的这本书,觉得要去参加一个佛教的“彼岸行-夏令营”,总得从多方了解下何为佛教。 佛经,我是不愿看的,也看不太懂;而季老从学者角度来谈佛教,这和我参加“彼岸行”的初衷相合——我并不求什么“往生”,更多的是把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去看待。 在...
評分 評分今天开始看季羡林的谈佛,真是文史研究的大家。从研究的角度看佛教,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佛教历史渊源去伪存真,研究佛教历史,佛教传入对中国的影响。没有想到可以有文史的研究做到这样,多方收罗证据,讲方法,对比,研究,严谨科学。各种文献论据的对比,认真的对比,研究论题...
評分季大师的这本书,最大的困扰在于,注释基本只是引文出处,看了还是不懂原文意思...... 原是本着学习佛法的心理来看这本书,谁知道季大师不是佛教信徒,只是对这个宗教非常有兴趣而已。所以传递的更多的信息,是佛教历史,以及这个宗教的一些特质。 才知道,真正沉下心来做研究...
不好看,既沒學術性也沒科普性更沒八卦性,跟看巴金的什麼真話集感覺差不多……
评分實非談佛
评分在機場等候晚點的飛機買的書,厚厚一本近日纔翻完。無關信仰,純學術探討。
评分書名嚴重誤導。這其實是一本謗佛者的學術研究著作,讀者若欲探究真正的佛學,可繞道彆尋。
评分季老儒學之造詣,晚輩站在珠峰上也難望其項背,略多嘴幾句非不敬也,言語冒犯見諒。標題估計是齣版社故意誤導,若是《季羨林佛教史論文集》估計沒人會買瞭。大儒以佛教史為題做學術考究未嘗不可,但以Marxism唯物觀為準繩,奉恩格斯隻言片語為圭臬,夾雜列寜的階級鬥爭理論,考察釋迦牟尼及其僧團事跡,未免有照虎畫貓之嫌瞭,更失去瞭宗教的本義,對禪宗的偏頗之語更讓人大跌眼鏡。有道是“文人相輕”,對於搶奪瞭不少儒學地位的佛學(非佛教),“儒派”話事人挑挑刺也可理解,何況“佛派”也已世俗化瞭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