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卡波特,美国著名作家,曾经两次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1924年生于新奥尔良,1948年以第一部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获得世界性的成功。1958年,他完成了最著名的小说《蒂凡尼的早餐》,小说不久即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完美的小说原著加上奥黛丽·赫本深植人心的完美表演,使得该片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1966年,卡波特出版了真正奠定文坛地位的杰作——《冷血》。这部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分水岭作品”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的所有才华和精力,此后,他再也没有写出像样的作品。1984年8月25日晚,敏感、复杂和饱受争议的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友人家中,终年59岁。
1959年11月15日,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家四口惨遭杀害!这桩没有明显犯罪动机,也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线索的离奇血案,震惊了整个美国,举国上下都在关注血案的侦破。杜鲁门·卡波特受《纽约客》杂志之邀,前往堪萨斯跟踪采访整个案件的进展,希望能找出藏在这起谋杀案背后的故事。随着采访的深入,卡波特对与自己悲惨经历相似的死刑犯竟生出了无尽的同情和爱怜,他因此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历时六年,在六千多页案件调查笔记的基础上,卡波特把传统小说的想象力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这部举世皆惊的小说!小说重现了血案发生以及为追捕、审讯、惩罚凶手而展开的调查的全过程。全书充满了全新的、令人着迷的悬念!
这本小说本身并不好看,但是绝对好读。Capote的智慧让人冒冷汗。多视角、闪回、正面、侧面,引用、白描、比喻,这些伎俩用于写作小说固然不见得多么与众不同,但是在一本nonfiction novel里被娴熟地运用就是另一回事了。nonfiction novel这种体裁就是Capote的发明,以小说的方...
评分第一次读到《冷血》,至少已有十年了。 那时候,对所谓“非虚构小说”很奇怪,不就是报告文学吗,为什么要叫“非虚构纪实小说”? 从第一页里,常常感到一股遥远的牧歌之声。 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安静地生活,宁静地享受夜空和秋收的快乐。 他们从来不曾想到会有灭顶之灾。 ...
评分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在一堂《大众传播学》的课上,授课教师李苓带我们做了个“小游戏”。 她叫了十来名同学走到教室前面,排成一排,然后在第一位同学耳边讲了一句话。再然后,一位接一位同学以”咬耳朵“的方式将这句话传递下去。当最后一位同学说出那句话的之后,李苓老师也将...
2013.01.27 事先知道结局对精彩没有任何损伤,抛弃华丽的吹捧,剩下的就是一个字,人性
评分“当代世界文学新流派”课作业……预计这学期会加很多莫名其妙的书……
评分是谁冷血。
评分I LOVE PERRY SMITH!
评分感觉弱爆了好吗?这里每天都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好么?只是没有卡波特……也许只是因为每个人都冷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