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4)英国小说家。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爱好文学。1930年遵父命入牛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两年后转攻文学。1934年发表了处女作——一本包括29首小诗的诗集(麦克米伦当代诗丛之一)。193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此后在一家小剧团里当过编导和演员。 194o年参加皇家海军,亲身投入了当时的战争。 1945年退役,到学校教授英国文学,并坚持业余写作。1954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蝇王》,获得巨大的声誉。1955年成为皇家文学会成员。1961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
戈尔丁是个多产作家,继《蝇王》之后,他发表的长篇小说有《继承者》(1955)、《品彻·马丁)(1956)、《自由堕落》(1959)、《塔尖》(1964)、《金字塔》(1967)、《看得见的黑暗》(1979)、《航程祭典》(1980)、《纸人》(1984)、《近方位)(1987)、《巧语》(1995)等。其中《航行祭典》获布克·麦克内尔图书奖。此外,他还写过剧本、散文和短篇小说,并于1982 年出版了文学评论集《活动的靶子》。
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关切。由于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蒼蠅王》所寫的是:在一個毫無大人管束的孩子團體中,罪惡是怎麼逐漸顯現,以至最後是如何抵消、擊敗所有理性的努力。悚人聽聞的遊獵過程:那些自認已有自主能力的孩童,在遊戲中越演越烈的失控,未嘗不是成人世界的縮影。
再一次回味《蝇王》,我知道诺贝尔有它永久的魅力。我十几岁时看的小说,其间翻腾了多少书籍,《蝇王》像一只叛逆而服贴的苍蝇一样粘在我胸口,时间越久,我越能回忆起当日看它的感觉。 最初是把它当儿童文学来读的,也许当时江南小城的书店营业员摆放的时候,不一留神把...
评分 评分近来忙着做技术方面的事,读书看电影的时间少了不少,忙中偷闲将手底下的这本《蝇王》读完,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有关人物的解析 这部小说就像一个社会、政治演化的实验场,故事中的每个人都代有所指,这也像一场有关个人处在历史大事件中偶然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先从我...
评分西方文学史作业。 音乐会上的枪声 ——从《动物农场》和《蝇王》看人性恶的爆发及人类秩序探索 追溯文学的起源可以发现,文学最初是以一种娱乐形...
评分一群孩子因飛機失事,降落在無人荒島上,產生了不同的人性的故事,就像大人的世界。這群孩子因為心理的不安,還有必須想辦法生存下去,因為意見的不同,有了派系,因為不安,相信了鬼神,因為意外產生了殺戮。故事很簡單,作者把每個場景描寫的很詳細,可以感覺到孩子們的驚恐跟殺意。只是結局讓我有點愣住,想了好久,這樣的結局是想表達什麼嗎?過程這麼精彩,結局就這樣!?經過這場災難跟殺戮的孩子,能回到正常的生活嗎?
评分好看好看好看
评分好看好看好看
评分小孩子喜欢和平? 你小时候喜欢和平么? 又或是你? 大刘曾如此问...
评分故事不少對於大自然的描繪宛如國家地理頻道,對於人性醜陋面則是赤裸裸的呈現,最後主角獲救時哭了那段真的心也一塊揪起來,據說大逃殺受這本書影響深遠,那天也一塊把大逃殺也給翻一翻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