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场不可预知的灾难突然降临——一座城市在一夜之间无声无息地从陆地上断裂,孤岛似地飘浮在惊涛骇浪之中。从此“浮城”就似一艘巨舰,带着一群茫然的人们走向未知的命运。著名作家梁晓声,以犀利的目光击透浮躁现实,将国人心态最深层的紊乱和扭曲,巨细无遗抖落给世人看--游戏般的残忍、邪狞的妒恨、同胞互憎的丑恶、集体渲泄的嚣乱,无政府状态的心理病毒,字字怵目,跃呈纸上。
凌晨,一个二百万人的沿海城市,从中国大陆断裂开,朝大海飘去。天亮之后,乱民开始抢劫商店,并有人趁机报私怨,侮辱作弄党干部;烧毁飞机场,不让高官溜走。群氓为所欲为,此时一个中学教师给市长参谋,宣布此城市正飘向日本。一时群众兴奋若狂,秩序恢复。飘近日本海岸,才发现日本不放这二百万中国人入境,用“电子冷”筑起千里冰墙。
既然举世皆浊,面临危机,利益冲突大爆发。危海浮城,竟然分成三派:怕丧失特权地位的干部,与人民币太多的富户联合,组成“五星红旗派”,反对加入日本;希望打工赚钱的老百姓,组成“太阳旗派”,坚决要求加入日本;大学生组成“新公社派”。三方割据,筑街垒、动枪炮。等到中国军舰来载市民回国时,一半人拒绝救援,并把另一半人囚禁批斗,相信正漂向美国。最后,城市碎裂在太平洋里。
梁晓声,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荣城。现为中国语言大学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创作至今作品逾千万字。其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大奖。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父亲》、《雪城》、《浮城》、《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年轮》、《民选》等。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曰于北京,真牛逼! 还没看过莫言,但就这部作品而言,个人觉得是有资格参与诺贝尔文学奖考量的。哈哈。小说里对人性赤裸裸的剖现,让我想起余华。人性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淋漓尽致,抑或勇敢、抑或猥琐、抑或丧心病狂;特别是中国特色的人性表现...
评分浮城消失了。浮城上的人看见了一个个的海市蜃楼之后,消失了,连同使人悲悯的沦丧的人性。最后竟有了一种神清气爽之感,似乎这些疯狂的,堕落的,自私的,绝望的气氛,也随同这个漂浮的城市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一样。 但是这种想法还是太天真。 惊讶于梁晓声这本《浮城》是...
评分超现实主义作品,讲述百万国人在一个飘向海洋的断裂陆地上的言行百态,特定环境下的人性道德心理都在经受煎熬和考验,各色人等的心理言行和日常环境中呈现出完全迥异的状态,知识分子的迂腐、小市民的市侩、官员的威福嘴脸都有描写,当然也写了人性的真挚,*女的善良等等,各种...
评分一座漂流的城市,辗转中城市上的人的心情各种转换,惊慌到失望到绝望到绝处逢生到人性的丑恶乍现,以及结局那个女子的纵身一跃,多么具有讽刺色彩,杯具而又悲凉,各种感伤。而她,在开文的时候我仅仅以为是一个过客而已…… 很多预料不及,很多看不下去的,但是在那座浮城上...
评分赤裸裸的人性,可怖却又无可奈何~
评分看着有些怕了
评分没读完,书在家,突然想看。
评分悲剧是把美好毁灭在完整的人的面前,但是前提是构架好美好,荒谬不是错,但是荒谬过头就有点不着边际和没谱了。太致力于从丰富的词汇量中抽取确切的形容词,市长 马国祥的死大题小做了,而我最开始对于婉儿和林雁南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希望是落空了。情感的升华来的快 去得也快造成最后只当是旁观者看闹剧。不清楚90年代的中国究竟怎么个疯狂法?我总觉得戏谑中国人的意味重了,“懒得”一派 图书馆 “诃德诺夫”走进巷战 精神病酒圣 倒是有别样的喜剧感。
评分这书在当时想必是挺好的 现在么它过时了十年 黑的依然带劲是因为中国人没有长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