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傢、曆史學傢、東方學傢、思想傢、翻譯傢、佛學傢、作傢。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齣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鬥”。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閤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捲,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印度曆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係,開拓瞭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獲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季羨林談讀書治學》是《季羨林談人生》之後有一結集,季羨林先生是學術大傢。他讀瞭套子書,研究瞭一輩子學問,在許多學術領域都取得瞭重大成就。他是怎樣讀書的?又是怎樣治學的?他的讀書和治學經驗是什麼?他眼中學術界前輩們的治學經驗是什麼?本書匯集瞭季羨林先生專門談讀書、治學和他介紹學術界前輩治學經驗的文章。這些文章對廣大學生和學者,都會有所啓迪。
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读《季羡林谈读书治学》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季老说:“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 ...
評分从东野圭吾的书切换到这本书,初印象是:文字也过于朴实了吧!但先生不愧是先生,细细读来,会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 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学者要想完成一篇论文,那真是实打实地一本书一本书去考据,所以时间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季老描述了他如何利用边角料时间,飞机上、火车...
評分两天的时间,把这本薄书看完,启发收益很多,一时难以尽述。《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一文,时代特色分明,读后略有所思,聊识于此。 这是季老1949年写的文章,提出要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我看大可不必。很多学问不是每一个人都要了解的,甲骨文、金文,对一般老百姓就没多大...
評分从东野圭吾的书切换到这本书,初印象是:文字也过于朴实了吧!但先生不愧是先生,细细读来,会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 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学者要想完成一篇论文,那真是实打实地一本书一本书去考据,所以时间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季老描述了他如何利用边角料时间,飞机上、火车...
評分天下第一好事,就是读书 书籍是除了伟大建筑之外,第二种保存智慧的方式,这里面凝聚了各种人类的思想精华,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可以通过阅读和学习来不断突破自我,累计知识。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传承,读书范围要广,感兴趣的书就细看,不感兴趣的书就速读。书籍就像充满无量智...
貴單位的精神文明建設是越抓越緊瞭
评分這是第一本被我扔掉的書。無價值。就這種能耐還敢撰文結集,真是不知羞恥。
评分隻能用震撼來形容。抽絲剝繭,腳踏實地
评分貴單位的精神文明建設是越抓越緊瞭
评分季老的文字略顯枯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