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心理学 冯川 哲学 文艺心理学 死亡 心理 虚无主义 文艺理论
发表于2025-01-24
死亡恐惧与创作冲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这本小书,断断续续地写了九年。最初的意思,只是为了弄清文学创作的动机,即“立言”这种追求不朽的古老冲动,在人类反抗死亡的斗争中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是一直吸引我却又令我十分苦恼的问题,因为我从许多人身上都看到了那种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却一直不知道它究竟源于一种什么样的需要。——众所周知, 弗洛伊德曾把创作冲动解释为“性欲的升华”或“性欲的变相满足”。但这一说法却很难令人信服, 因为在性压抑并不那么厉害的中国古代文人身上,以及性压抑已经得到解放的今日西方学者如福科等人身上,创作冲动都并没有因性欲的满足而消除。这种情形提醒我们:文学创作并非如弗洛伊德断言的那样是所谓性欲的变相满足,而是旨在满足人心中某些更为深邃的意义需要。
倘若文学的诞生只是因为个体需要团结以求生存,而后是为了群体的稳定作为一种有利的工具得以传承延续,综合《死亡恐惧与创作冲动》中的结论,于个体只为求得一个存在的意义,那么是否文学乃至哲学本就没有意义?有人说需要数学上得到突破性发展才能试图在更高层面上打破这种无意义的桎梏,但我在想人类在进化演变过程中已经是一个新的物种,那么是否也应该给文学一个新的涵义?但这样的涵义又的确找寻不到。当下人文学科的学者热衷于解释现象却又无法得出更高层面的真相,苛求之余我也觉得真的太难。初涉文艺理论还有许多不明之处,像“视觉文化下的当代文学发展”这类研究真的有必要而且会继往开来吗?继往开来又能如何呢?批评家们批了一辈子又能如何呢?终究是对无意义人生这个问题的无法释怀。不知继续学习能否有所进展。以上。
评分倘若文学的诞生只是因为个体需要团结以求生存,而后是为了群体的稳定作为一种有利的工具得以传承延续,综合《死亡恐惧与创作冲动》中的结论,于个体只为求得一个存在的意义,那么是否文学乃至哲学本就没有意义?有人说需要数学上得到突破性发展才能试图在更高层面上打破这种无意义的桎梏,但我在想人类在进化演变过程中已经是一个新的物种,那么是否也应该给文学一个新的涵义?但这样的涵义又的确找寻不到。当下人文学科的学者热衷于解释现象却又无法得出更高层面的真相,苛求之余我也觉得真的太难。初涉文艺理论还有许多不明之处,像“视觉文化下的当代文学发展”这类研究真的有必要而且会继往开来吗?继往开来又能如何呢?批评家们批了一辈子又能如何呢?终究是对无意义人生这个问题的无法释怀。不知继续学习能否有所进展。以上。
评分有些章节有洞察力。
评分两年前就渴望一读的书今天终于打开。摘前言中深得我心的一段话。 “在许多人看来,当问题的讨论不是建立在‘客观、科学的方法’上时,所说的一切便只能是一种‘个人意见’而没有任何真理性可言。显而易见的是,今天所谓科学的方法,在一些人眼中已完全等同于普世的实证方法。许多不能用此方法进行研究的领域不是受到冷落,便是被剥夺了存在的权利(本书便极有可能落入这样的命运)。在我们的时代,一些知识正在对另一些知识实行专政。”
评分这是我读的冯川先生的第二本书,介绍荣格的那本书,他对荣格思想的清晰梳理给吸引住了,让我对心理学有了些兴趣。这本书也是同样的清晰,冯川先生在用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支撑,但是并不仅仅限于心理学,而是从更开阔的视野对文学创作及人进行研究。死亡,死亡恐惧。自我实现与自我放弃两大本体论动机。不朽意识,英雄主义——成为世人心中的英雄(司马迁为重点分析)。自恋与反同化冲动——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涉及更多尼采的例子,其次托尔斯泰的例子,以屈原作为重要案例分析)。移情与自我放弃;移情与抽象,庄子的移情——“游”的态度,把自己的生命“物化”成了言说,以及移情的对象化倾向又超然于物——对象的虚无缥缈;“空言的使用不仅使语言变成了空虚的容器,同样也使言说者变成了空虚的容器。” 爱是对死亡的反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死亡恐惧与创作冲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