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构成了与历史的诗学对话。是李杨继《抗争宿命之路》后的第二本专著。
全书分别解读了《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等共八部50年代到70年代的红色革命经典作品,分析透彻精辟,有些给人以茅塞顿开之感,有些解释则引人深思,这本书不禁是当代文学专业的重要收获,对想了解这一段历史、文学与文学史的人也会很有启发。
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评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评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评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评分第一章《林海雪原》——“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命”的融合、分裂与冲突 通俗小说: 在现代性的建构中通俗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一度成为“文革”后的评论家将社会主义革命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口实 50s:节制普及 一、“英雄” 西方:史诗(epic)英雄史...
大众文化研究视角下的50-70年代中国文学再解读。对于打破对那段文学的既定印象很有帮助。
评分启发很多
评分今年读得最认真的一本书,也是带来启发最大的一本书,择日写评。
评分今年读得最认真的一本书,也是带来启发最大的一本书,择日写评。
评分小说中国,似乎颠覆了历史的原真性,但潜在问题是“谁在读”,如果有一天那一代人退出讲故事人的权威位置,那么我们这一代与那个“中国”又是什么血缘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