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Srer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扰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传》《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等。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An autobiography by Stefan Zweig.
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和妻子双双自杀离世。 以此时间为轴,两年之前,1940年,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写就;两年之后,1944年,该书才得以出版。 在茨威格写这本书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出于绝望,我正在写我一生的历史。” 茨威格的一生经历了十九世...
评分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文字了,能从书在手上的那一刻开始,不想放下。 茨威格的书,好像就是被冠以质量保证的名优产品,而母校老师舒昌善的翻译,尽全力的恢复了茨威格老先生的优美文字和美妙韵律,那一段段的长句子和一个个精彩传神的故事就在书里面流淌着,很少给你想先打个盹...
评分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文字了,能从书在手上的那一刻开始,不想放下。 茨威格的书,好像就是被冠以质量保证的名优产品,而母校老师舒昌善的翻译,尽全力的恢复了茨威格老先生的优美文字和美妙韵律,那一段段的长句子和一个个精彩传神的故事就在书里面流淌着,很少给你想先打个盹...
评分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文字了,能从书在手上的那一刻开始,不想放下。 茨威格的书,好像就是被冠以质量保证的名优产品,而母校老师舒昌善的翻译,尽全力的恢复了茨威格老先生的优美文字和美妙韵律,那一段段的长句子和一个个精彩传神的故事就在书里面流淌着,很少给你想先打个盹...
评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这本书是80年代由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后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再版了。但我还是喜欢这本书这样发黄的纸张、铅印的文字。也许这样更能透出时代的沧桑感。 《昨日的世界》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最后一本书。写完这本书他就在巴西的公...
在很疲惫很难过的时候捡起来重读。第二章总能让我感动,明明是魔法似的激情,却好像一双手一般要把我晃醒:张开你的眼呀,展开你的臂呀!这不是魔法呀,是你身体内困倦了好久的好奇心呀。花了好久要装备的理解力和工作效率,是为什么服务的,要想清楚呀。
评分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文字精致至极如马勒的交响一样。大师童年的维也纳——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大舞台令人心驰神往,我翻着泛黄而脆弱的纸页扼腕叹息那盛极而衰的曾经。更令人羡慕的是大师们的朋友——从在一战中延续通信的罗兰到二战前英国避难甚至带着“小友”达利去见过老迈将末的弗洛伊德,一个又一个闪耀的名字只是被油墨印在纸上就有种令人激动的力量。尾页出版者说大师在最终去往巴西前短暂停留在纽黑文,七十四年前那个失去家国的大师原来曾经也在这小镇暂留,或许就在戏院对面的酒店房间里书写着他记忆里昨日的世界。
评分读完想去维也纳的咖啡馆。当然,昨日的世界早已不复存在。
评分花了一个半月读完。goodbye,yesterday.
评分第二次读完,和两年前相比时的心情比更难受,对于一个在欧洲生活12年半的人来说,可能是这两年欧洲发生的事情更能让我relate这部作品,我们的文明和自由存在的时候是那么美好,但是何其脆弱?字里行间也许能透露出茨威格本人的一点中二,但是没人能否定这个作者热爱文明热爱和平的noble heart。他那种眼睁睁的看着属于自己的,属于昨日的美好世界让两次senseless的战争毁掉的痛苦,我们恐怕时体会不到的。在1942年在异国他乡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文学大家的傲骨,让我肃然起敬。PS:感谢Wes Anderson完美的把握了这部作品的灵魂。茨威格在世的时候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成功,而布达佩斯大饭店则是真正意义上告慰了他的在天之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