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1年11月去世的贡布里希教授恩斯特爵士,功绩勋章获得者(O.M),高级英帝国勋爵士(C.B.E),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最有影响的艺术史家之一。他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并从1959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历史教授及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他最著名的著作是《艺术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0年,现已出至16版。其他学术著作还包括:《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1979年),以及11部文集,均由费顿出版社出版。
副标题是“图画再现的心理学”。贡布里希先生研究的是“艺术家或工匠”的心理。这种心理可以借鉴到艺术品拥有者、欣赏艺术品者的身上。《观看之道》把这几个主体(摄影者、照片观看者、广告观看者)的心理都研究到了。
评分贡布里希这部书包罗万象,一方面讲到了绘画的观照问题,这也是他被后来的美学家广泛引用的原因,同时把艺术史的发展囊括在他的理论模型之中,材料非常丰富。概述一下这本书:艺术家从来不靠模仿,不是像归纳一样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主要是使用图式——一个约定的构型来创造...
评分这本书里说的感觉和经验,其实我们大都知道。然而我们大多数人仅凭它自由来去,突然闯入我们的脑际,不知何时又悄然离去。这被贡布里希戏称为“冰山般的感觉”,因为它们潜藏在我们意识的深海,却鲜有人问津。贡布里希极有耐心地把它们摊开,一点一点地讲述。 在结构上,这本书...
评分读大学时,在某旧书店角落很偶然淘到的,读过之后让人震撼不已.一个真正的学者,非凡的洞察力,深入浅出的论述.当然,还有很到位的翻译.
评分读大学时,在某旧书店角落很偶然淘到的,读过之后让人震撼不已.一个真正的学者,非凡的洞察力,深入浅出的论述.当然,还有很到位的翻译.
看到贡布里希在引用中国画论,就像导师所讲,大师都是跨越文化边界的。这本书思考的问题太有意义。
评分“为什么艺术会有历史;为什么艺术是一次又一次试错”。 作为梅隆讲座的发言稿,贡布里希用的是最清晰accessible深入浅出的语言,围绕着“再现”这个古老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当时这本书应该相当有影响力吧。Great book by an absolutely legendary art historian
评分从Ptolemy到Berkeley,从Fiedler、Hildebrand到Riegl,Gombrich的导论精彩地描述了视觉文化研究的来龙去脉。书中多次提及《芥子园画传》,只从“picturesqueness”去探讨“画意”是不够的。
评分从Ptolemy到Berkeley,从Fiedler、Hildebrand到Riegl,Gombrich的导论精彩地描述了视觉文化研究的来龙去脉。书中多次提及《芥子园画传》,只从“picturesqueness”去探讨“画意”是不够的。
评分“为什么艺术会有历史;为什么艺术是一次又一次试错”。 作为梅隆讲座的发言稿,贡布里希用的是最清晰accessible深入浅出的语言,围绕着“再现”这个古老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当时这本书应该相当有影响力吧。Great book by an absolutely legendary art historian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