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marquez/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遇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霍乱时期的爱情》摈弃了《百年孤独》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里,“一切都是严肃的,有分寸”。
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我读的这个漓江出版社1987年由徐鹤林、魏民翻译的版本,是多年前从旧书市场购买的,我觉得翻译的很好。 ●费尔明娜•达萨老去之后爱的是哪个弗洛伦蒂诺? 老人的爱情一点也不稀奇,甚至也不令人动心。一辈子守着慢慢变老也好,老去之后重寻伴侣也好,都是平常事。...
评分我不读书已经多年。前些天,一个朋友,我们时代最好最出色的写字者之一,向我推荐马尔克斯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前曾经读过《百年孤独》,被马尔克斯魔幻得虽然震撼但是迷糊。本以为《霍乱》也是一路货色。可是,据说,在《霍乱》中“他果断放弃了“魔幻现实”的拿手好...
评分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告诉我们:女神和高帅富57年的婚姻非常圆满,高帅富丈夫死了之后女神和屌丝(这时已经是当上了公司董事长逆袭之后的屌丝)的第二春也十分幸福。所以一个老套的问题:关于女人应当选择她不爱的有钱人还是她爱的穷人,我觉得作者的态度十分暧昧。...
评分马尔克斯称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最满意的作品,这点我很赞同,尽管《百年孤独》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荣誉,也更为人熟知,但《百年孤独》声名显赫主要是因为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文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仅以内容论,晚些年写就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倾注了作者更多的人生洞察,笔法...
评分一 如果在阅读中掩去作者的姓名背景,我也将毫不怀疑地断定,这本充满迟暮感伤的书,出自一位老者。不过在此之前,我已获得了关于此书的初步印象:它完成于1985年,当时57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四年前得到诺贝尔奖,正享有着与日俱增的世界性荣耀。 作为...
看完百年孤寂,從江記處借來這一本。無法停止直到把全書讀完。他寫得那麼好。故事去到結尾的時候,偷偷嘆了一口氣。然後走到書店去,買一本給自己。
评分人心幽微,如龛中烛火。何为罪孽,又,何为正义。人们发明了那么多精巧的语言,而有时说话,却只为互相听个动静。纠缠或许是余生唯一值得坚持的事情。放弃也是。
评分看完百年孤寂,從江記處借來這一本。無法停止直到把全書讀完。他寫得那麼好。故事去到結尾的時候,偷偷嘆了一口氣。然後走到書店去,買一本給自己。
评分有點悶。作家的本事就是把一句話的事寫成幾百頁的鉅著。你也等我50年試試。
评分我终于也读了名著什么的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