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什麼?」相信這是今年大學錄取率又創下86%的新高時,每位大學新鮮人都想問的問題。在講求專業化和競爭力的台灣社會,大學到底該不該順應潮流而成為製造「專家」的機器?還是應該秉持著重博雅教育和性格塑造的傳統?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所謂的「知識人」?你知道導致今日學術界人文與科學壁壘分明的問題出在哪裡嗎?大學教育到底該著重研究還是教學?想知道哈佛大學培養全人的「核心課程」是什麼嗎?這些問題你都可以在《大學之理念》得到解答。除了上述的議題外,書中亦特別針對台灣「通識教育」實踐上所遭遇的困難有精闢的見解。在英美等國被視為培養全人的「開胃食品」;在台灣卻被大學生視為輕鬆的「營養學分」。作者就清華大學校長沈君山實踐通識教育「三沒有」(沒有人願意去管;沒有教授願意去教;沒有學生肯花精神去聽)的困難,提出解決的方法。他認為要使此問題獲得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使通識教育受到尊重。一旦通識教育受到尊重,亨譽崇隆的教授就會願意教,而學生也自然會重視了。
本書就大學之起源、理念、性格及其問題作一詳盡而完整的闡述。不但從時間的縱軸-自歐洲中古的大學談到今日的現代大學的發展,也從空間的橫軸談英、美、德、中各地大學的理念與問題,出版二十年來讀者絡繹不絕,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薄薄的一本书,写了剑桥牛津的学院式教学方式,写了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边读边对照身边的生活,中国的大学,可以说,大多是失败的。看看外国的大学生外国的教授是怎样的生活的,再看看我们自己,你就是知道应该做点什么,而不是虚度青春了
评分(题记:那三年我作为嘉宾参与长春电视台《书香》节目(一个主持人两位嘉宾,每期半小时谈一本书),开始没当事,后来才上了心,每期做完了让他们录个带子给我。现在有时候想起就找出来看看——真的是惨不忍睹。不过,我相信谈过的书都是好书,并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减损它们的...
评分人家有大学之理念,我们这边却多的是没有理念的大学。 几年前筹办一个新的学院,做课程设计时,我曾经想把大学的理念列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可是,接着,我就无奈地发现:完全与这种理念相违背的课程,居然已占了大学本科教育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时间…… 有这些课程...
评分高中畢業後,學生帶著極強的求知慾,離開家鄉,甚至漂洋過海來到大學──一個接納來自世間各地的學生的地方。大量的新鮮事蜂擁而來,對「填鴨式教學」早已習慣性接收的新鮮人大學生,突然對一切不知所措起來。這時候,希望有人能遞上一本《大學之理念》,或者開展相關講座作...
评分讀的是oxford版
评分讀的是oxford版
评分讀的是oxford版
评分讀的是oxford版
评分讀的是oxford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