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1918-2000),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入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係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在長沙《抗日戰報》工作,後來進入國民黨成都中央軍校,1950年退伍。其後赴美攻讀曆史,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參與《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
作者以「大歷史」的觀點,經由本書,上溯到公元前中國初期統一的時代,一路追根究柢,並部析中世紀以後國傢愈著重於內及非競爭性的端倪,然後銜接其成名作「萬歷十五年」未完成的論題,歸結到今。
“政治初期早熟,以熟读诗书之士人统治大量农民,无法应对变数,所以才强调均一雷同”。还是大历史观。其实我对中国古代历史一团乱麻,近代史的兴趣更大。《万历十五年》算是第一部完整看下来的历史书,其实也是因为看起来不累。黄的大历史观的一个核心概念在那本书里就提到...
評分花了1周时间断断续续读完,黄老按照他独创的大历史观把历史划分为三大帝国--秦汉、唐隋宋、明清 按照时空线索对每个朝代中一重要人物或重要时间为章体,洋洋洒洒的从春秋写到与元末。阐述早熟的中国政治为何没更早的步入现代化。中国重农轻商的历史背景(这其实也是中国本...
評分02年看完后写的。贡献给豆瓣。 ------------ 这本书是作者在《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中连载的33篇历史短文的集锦,读完之后,觉得黄仁宇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政治早熟”,他的“大历史”观实际上仅仅是超越了朝代限制,他更多关注的仍然是历史的细节。我觉得这才是...
評分近读黄仁宇旧集《赫逊河边谈中国历史》,比当年读《万历十五年》有了更多体悟,黄氏以中国政治演进未能处理好财政问题为题眼,反思了古来以抽象理想治理财政社会的困境,发人深省:须知顶层设计必须考虑基层实际与执行,而在地区生产方式多样又差距颇大的现代,更应细思共通管...
評分读此书令我甚觉畅快。原因有二:一是每篇从一个著名历史片断切入纵深,无长篇巨制之劳形;二是以闲谈笔调娓娓道来,且文笔凝练优美。每篇虽为断章,全书却“形散神聚”,反复探讨着一个核心问题:古代中国因赈灾治水及防“虏”的需要,在公元之前完成了统一,在政治上成为一种...
看半天看不懂說的什麼,偏偏有些連人話都不會說的寫手被灌以大師的稱號。
评分中國思想傢最大的負擔,是他們所揭開的知識很難與朝政分離。
评分私人財産權、數目字管理、不以道德。然後看的是繁體字版有的字不識。。(跪
评分到元朝就沒有瞭,沒有寫到他最擅長的明
评分越讀越悲哀啊。。幾韆年曆史沒幾年讓人高興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