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原理》從兩個不變法則齣發:①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②兩性間的情欲是必然的。論證人口以幾何級數增加,生活資料以算術級數增加,人口增長必然超過生活資料增長。人口自然法則要求二者保持平衡,因此,必然發生強大的妨礙,阻止人口的增加,這種妨礙就是貧窮與罪惡。
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初版中把自己的觀點概括為三個命題,即“人口增加,必然為生活資料所限製;生活資料增加,人口也必然增加;占優勢的人口增加力,為貧睏和罪惡所抑製,使人口和生活資料保持均衡”。
1、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明确了自己写作本书的初衷,就是鉴于社会上存在的两种论点和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影响,一派人称为现存秩序的维护者,主张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认为现存的制度和秩序才是最合适的人类秩序,另一派人主张人类和社会的可完善性,认为可以通过改革和...
評分由于翻译年代较为久远,虽然是白话文,但是语言习惯还是与今天有些出入,可能造成阅读上的一定障碍,但还不是一本难读的书。作为课外阅读还是可以一读的。内容有些杂,不像今天一读到一本书就能确定是哪个专业领域的,但这也正反映了学理内涵本质上是先于学制划分的。 马寅初的...
評分今天读了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大牛货,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ary Becker的一篇论文, 主要是针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给同学们写几点分享。 马尔萨斯的起点是,我们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就只能养活一定数量的人口,所以到达某一点就会出现马尔萨斯人口陷阱(malthusian catastr...
評分这边是很久以前的书吧,估计那时避孕工具很少,作者没想到对情欲有着不变需求的人们可以在满足情欲的时候不用搞出副产品——孩子。这是老龄化问题来临了。 可以当作历史书来看,看看当时的中国在一个西方人眼中的形象。
評分几个月前,当我读到一些五四时期知识青年们(胡适、蒋梦麟、高一涵等)早在一百年前发表的,关于个人与集体、国家与法律之间观点(例如“国家为个人而设,非个人为国家而生”)时,再联想到我们目前主流媒体鼓吹的一些言论,对比之下,我不禁感到汗颜不已:他们刚从旧社会封建...
不得不說,這些人類學和社會學的書,對緩解和治愈反社會人格很有幫助。親測三個療程見效。
评分看前言知道這本書隻能算是馬爾薩斯的初版,第二版長達四篇五十章,新內容為怎樣遏製人口增長,就此看來二版也值得翻譯齣版。本書初衷是馬爾薩斯與孔多塞、葛德文之間的學理論辯,因而將其二者的作品學說對比來看更有意義,視作那個時代的學術補正和辯難。站在當下看馬爾薩斯的人口論點,無疑是“錯誤的”,最大的“錯誤”乃是沒有認識到工業化時代所帶來的物質增産,速度或許還遠快於所假設的人口幾何級數增長,但這也值得理解馬爾薩斯,畢竟他沒能也無法看到這個時代,隻能站在農業化後期的時代來麵對前工業化時代人口迅猛增長和社會問題頻發所做的未來預警。這在中西對比當中又加深一層涵義,近代中國某種程度上陷入瞭馬爾薩斯陷阱,即人口增長速度快於糧食增長速度,為何西歐在近代也麵臨人口的迅猛增長,卻通過工業化避免這一陷阱,巧閤or必然?
评分1798所寫;與葛德文和孔多塞等人類可完善性理想主義者辯論;人口增長若無阻礙則呈現幾何比率,而生活資料至多隻能以算術比例增長,而大自然則通過苦難和罪惡來協調兩者(降低人口增長);Godwin和孔多塞的人類無限可完善和無限延長生命的假設是謬誤;葛德文的美好平等製度會因人口原理而在很短時間內垮颱;人是復閤動物,情欲對於人類理性永遠是一種乾擾力量【96】;在人口原理下,人類經常處於貧睏的壓力下,不過Malthus倒再最後以悲憫的心情轉嚮上帝,說苦難既使人轉嚮來世,又恰好是促進人的道德覺醒的機緣,能改進人的機體並提升人的道德水平。“我們不應忍受和屈服於惡,而應盡力避免惡。”【151】覺得Piketty的《21世紀資本論》(資本收益率>經濟增長率)與《人口原理》最像瞭,都是闡述一條基本規則及其後果。
评分不僅是人口
评分真迷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