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先生在《想象异域》中有一段这样写到,朝鲜的燕行使者在从栅门到北京的千里路上,总会感概华夏文明在衰败。 比如看到蓟州城内外,除了当时北方皆有的社稷坛、文昌庙外,还有东岳庙六座、药王庙十一座、真武庙十二座,而关帝庙竟然多达二十二座。他们就会大呼不可思议,紧...
評分感觉像introduction一样,对南宋的民间信仰活动一个介绍,对于为什么会选择区域性的诸神,为什么福建人选择天妃而不是关羽,为什么选择张王而不是其他地方神仙,并没有给出解释。精华的一点是将商业发展与诸神祭祀联系在一起,描述信仰活动如何反映出商业的发展,例如神仙们不...
評分问:中国为什么发展不出无神论? 本书似乎可以提供一个很简单的答案,因为中国人什么都信,人们的逻辑是由此及彼,而非非此即彼。 作者在本书中揭示了南宋的几个现象,神祇的多样化,敕封制度的发展,区域性的神祇 。作者认为它既是在“专业”教...
評分给《经济观察报》的稿子,题目是编辑大人给起的。 韩森女士的《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虽然并非美国汉学的顶尖之作,却也是研究中国民间宗教学者专著与论文引用清单上的常客,非常鲜明地体现了美国汉学的一些特点,比如说用较少的材料与别样的视角就能构架出一个完整...
個人覺得算是很不錯的研究。韓森著筆不多,但史料的應用和理解還是很到位的。應該是民間信仰方麵必讀的一本,皮慶生身上似乎有不少他的影子,卻稍嫌不夠嫻熟。
评分從今天的眼光來看感覺比較弱,對其中商業和信仰的關係很感興趣,不知還有哪些相關研究可以藉鑒,最好是放在唐宋變革背景下討論的。
评分能理解有些老外為什麼覺得有用甚至有意思,但是大部分章節對中國人而言大概都是稀鬆平常的道理。關於區域性神祇的部分,略有意思,盡管功能主義色彩過強瞭——當然,這點作者在中文版序裏後來也做瞭澄清。
评分我又看瞭英文版又看瞭中文版嗎?
评分寒假第七本。主要運用夷堅誌和少量地方誌對宋代民間信仰做瞭一個大概的介紹,抓住瞭靈驗、人神互惠、和官府冊封這三個重點。分析還是有點太弱瞭,很多地方隻能點到地方權勢和官府相溝通,對於權力的訴求。我覺得能發散開的地方有非常多,例如經濟史的發展演變和區域性祀廟的研究,地方士族和中央權力對於冊封神祗的互動(有攜手肯定也有對抗,但作者並沒有談到),將民間信仰的演變放到唐宋變革的大背景下來談,作者意識到瞭,但是並沒有能給齣解釋,隻能說這書介紹還行,深入分析還不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