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談吃

唐魯孫談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唐魯孫,本名葆森,魯孫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1985年在颱灣病逝。滿族鑲紅旗後裔,珍妃的侄孫。畢業於北京崇德中學、財政商業學校,曾任職於財稅機構。

年輕時隻身外齣謀職,遊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平傳統鄉土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瞭然,被譽為民俗學傢。加之齣生貴胄之傢,有機會齣入宮廷,親曆皇傢生活,習於品味傢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品味與見解,有美食傢之名。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唐魯孫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3127 页
译者:
出版時間:2005年
價格:22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3351008
叢書系列:唐魯孫係列
圖書標籤:
  • 美食 
  • 唐魯孫 
  • 飲食 
  • 散文 
  • 飲食文化 
  • 隨筆 
  • 吃 
  • 老北京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華人談吃第一人”飲食筆記。  魯孫賦性開朗,虛哀服善,平生足跡遍海內,交遊極廣,且經曆過多種事業;以他的博聞強記,善體物情,晚年追敘其一生多彩多姿的閱曆及生活趣味,言人所未曾言,道人所不能道,十年之間,成就非凡;尤其是這份成就,齣於退休的餘年,文名成於古稀以後,可謂異數,魯孫亦足以自豪瞭。——高陽  唐魯孫將自己的飲食經驗真實扼要寫齣來,正好填補他所經曆的那個時代某些飲食資料的真空,成為研究這個時期飲食流變的第一手資料。——逯耀東  民以食為天,吃是文化、是學問、也是藝術。自號“饞人”的唐魯孫先生,遊遍大江南北,遍嘗中華美味,本書便是他“吃文化”與“吃藝術”之集萃。作者不但嗜吃會吃,也能吃,無論是大餐廳的華筵殘炙,或是夜市路旁攤的小吃,他都能品其精華食其精髓。本書所撰除瞭內地各省佳肴,更有颱灣本土的風味,讓人看瞭垂涎欲滴。 本書以談吃為主題,唐魯孫將自己的飲食經驗真實扼要地寫齣來,南北珍饈,水路雜承,無不見於唐魯孫筆端,更難得的是作者將許多佳肴的用料與烹製方法也記錄下來,為繼承弘揚我們傳統的食文化提供瞭極珍貴的資料。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唐鲁孙是珍妃的侄孙,家学渊源其来自有——关键是,他吃了,还会欣赏;叫好了,还能记住。隔了几十来年,退休后回忆起哪一年在国内(他1946年去的台湾——得亏去了)哪个城市哪条街的哪家店吃了哪位厨师做的哪道拿手菜,还是门儿清!纵然可以归结于他“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評分

某体重超标,久思减肥,不得其计。大学时入蜀,山高皇帝远,自可节食,一天只吃两顿。奈何腹中饥饿,无所寄托。一日入市觅得此书,每每在就餐时读之,譬如“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中国人普遍嘴馋,相比之下北京人更馋。唐鲁孙乃满清贵胄之后,自幼吃穿体面,...  

評分

曾经,“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火遍大江南北,而作者唐鲁孙凭借其先天和后天的“吃货”本领,借助本书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民国”: 1.从地理纬度谈吃:(1)首都:北京菜以烤鸭最出名,包罗各地饮食口味;(2)黄河流域:以山东菜最出名,讲究排场,用料奢侈,工艺复杂,口味偏...  

評分

涨了不少见识,有助于提升审美情趣,对于美食的审美。哈哈 一部不可多得的床头闲书,需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好多生字生词,虽然都是中国人,就是有种时代的距离感在面前。对于近代中国及以前的生活杂学缺乏了解,也缺乏了解的途径。这本书恰好真实地反映了那段逝去的岁月,很宝...

評分

唐鲁孙语言朴实却恰如其分,偶尔用词还相当绚烂,虽然我只有意淫那些似锦的繁华的分,也很享受。其介绍的各色食物也惹人垂涎,看得我很有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感受。 只是却也相当遗憾,为什么我错过了这样追求极致的年代 为什么我错过了中国曾有的万种繁华  

用戶評價

评分

不如祿耀東寫的

评分

大開眼界

评分

唐魯孫寫的吃的都可以叫作“聽著都很好但再也吃不到”係列瞭

评分

部分內容陽春白雪瞭一點,趣味性欠佳

评分

大傢的飲食之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