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垫,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国史新论(新论本)》讲述了:钱穆先生常望能就新时代之需要,探讨旧历史之真相,故寝馈史籍数十寒暑,求在发明古史实情,期能对当前国内一切问题,有一本源之追溯与较切情实之考查。《国史新论(新论本)》即系以分别、专门、变化三种眼光治史之所得者,由当时社会思潮之反省出发,纵论古今,而标识其演变之大势所在,足资有志于知人论世、会通国史者之参考。
原文见:天涯博弈(http://www.tianya8.net/2005/10/blog-post_10.html) 钱穆先生的《国史新论》我是在厕上读完的,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是在床头读完的。欧阳修说读书的最佳处正是在“枕上、马上、厕上”,如此则我已占二矣。当今世人骑马看书可谓难寻,且放之,略...
评分近日拜读了钱穆先生的《国史新论》,有获益匪浅处,有我心戚戚处,也有不敢苟同处。 钱穆先生值得敬佩的地方,在于一个“大”字。譬如本书第一篇《中国社会演变》,钱穆先生便是从极大处入手,先以西方的封建一词说起,然后转回中国,自西周开始历数各个朝代,于每一时期中只...
评分大一时,我在古玩街的书摊上淘到了三联书店版钱穆系列中的五本书。《国史新论》是其中最让我兴奋的一本。它让我对高中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很是警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这个词语上。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底是启于何时,终于何年的?封建二字意味着什么?自此,钱穆先生把我引入了中国史...
评分在美国Discovery频道的网站上曾看到介绍中国的一篇文章,开篇第一句:“中国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另一个国家,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英文原文忘了。)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中国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怎样的一个天下。 中国确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一个文明系统。如果我们将...
评分随便翻看,恰好扫过“中国历史上之名将”一节,大笑。几乎全是一厢情愿的糊涂话。 老夫子腹笥虽广,逻辑阙如,大概是吾国“洵洵然醇儒之风”吧。老话说人情练达即文章,钱夫子则认为人情练达即六韬,其余不过是顺势而然,洞彻人心人事则用兵横扫千军。绕不过桓温、魏武时,就赶...
以史为鉴,钱先生擅长之,并以明晰义理,成一家之言,独步天下;借古讽今,非先生所长也,忘论当今社会政治更显知识贫乏…先生所著,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足矣
评分中国传统思想之根底,在于政治,在于教育,在于人人为圣。目标已明:重回经典(这书竟然得以在大陆出版,实在不简单)
评分賓四先生真是當世之大儒,新論之“新”最主要體現在的是對於文化、教育與選舉對整個社會的巨大影響,其中每篇文章最終所圍繞的都是古代的哲學思想對社會以及歷史的巨大貢獻,歸根結底想要說的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影響至今,如若合理的運用,甚至是理想化的運用,那功用實在不容小覷
评分说这是新论,那旧论是什么。 我是当故事会看的。还挺好玩。原来有很多人只听过名字并不了解其为人事迹。知道多点挺好的。
评分“惟唐代初期,大门第势力方盛,子弟在大门第中养育成长,既经家庭严肃之礼教,如柳氏家训之类,又有政治上之常识,如王氏青箱之例,由此辈参加考试,易于成才。考试制度就是一种选拔人才之制度,而非培养人才之制度……少却其他制度之配合联系,该项制度亦难有大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