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1873年3月23日生。6岁,“从父读”,16岁,入学海堂正班生,17岁中举,18岁入京会试,归经上海,始见《瀛寰志略》及江南制造局所译西书。23岁,随康有为在京联络公车3000人上书请求变法;助康有为在京创办强学会,编辑《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1896年,到上海,与黄公度、汪康年创办《时务报》,任主笔。编辑《西政丛书》32种。同时创办大同译书局,出书10余种。名声大作,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被光绪帝召见。戊戌政变后逃日本,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派学生在上海创立广智书局。《清议报》停办后改办《新民丛报》和《新小说》,主张君主立宪,介绍西方学术文化。辟时事短评栏目,强调小说为政治宣传服务,开期刊改革之先声。在上海设新民丛报上海支店。1895~1920年,主编的报刊近十种。他的政论文章平易畅达,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深受读者欢迎。对中国近代文风有重大影响。1905年,与同盟会的《民报》进行激烈论战。辛亥革命后回国,1912年1月,在天津创办《庸言》半月刊。加入共和党及进步党。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袁世凯称帝后,梁策动护国军倒袁,任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都参谋等职。1917年,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督督办。1918~1919年赴欧洲,周游英、法、荷、意、德等国。1920年,归国后在各大学讲学,并进行学术著述。1923年,游历美洲。1925年,任京师图书馆馆长,1925~1928年在清华研究院任教。1929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著述宏富,著名的有《新民说》、《变法通议》、《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和大量论文,其中不少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辑有《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论文集》等。
本书是中国近代政治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于20世纪30年代写成并出版的一部影响深远的名著,本书不仅总结和阐发了清代学术思想,而且对开清代学术先河晚明二十多年和作为清代学术的结束和蜕化的民国十余年的学术思想也有所涉猎、论述。它脉络清晰,文笔雄浑流畅,为学杰思想史类著作中难得的佳作,出版后影响巨大,至今仍备受广大读者推崇。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大概创作于1923年至1925年春之间,原为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校任教时的讲义。在这部共计十六讲、二十余万字的讲义中,作者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的专门论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巨细兼顾,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洵梁氏学术论著之代表。
本书讲义目的,要将清学各部分稍为详细解剖一番。但部分解剖以前,像应该先提挈大势,令学者得着全部大概的印象。我现在为省事起见,将旧作《清代学术概论》头一段抄下来做个引线。原书页一至六。
中国画报出版社的这本梁启超《中国进三百年学术史》定价才19.8元,网上实际的售价仅5.1元,这么经典的著作,这么平易近人的价格,让人不心动都难。 整体来讲,本书的装订还是很好的,编排上也无吐槽之处。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人写序、导读之类的,内容的排版设计上也是挺用心的...
评分对于清代的学者,固有的观念使我们以“迂腐的考据”一言以蔽之,故而据此而言中国数百年文化为酱缸,将古人一笔抹杀,实在是可笑之至,梁任公这两本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与《清代学术概论》即对此三半年之学术精神进行的科普,读罢后掩卷,此乃中国真学术也,今人著...
评分首先,照例来说应该充分赞扬一下这本学术著作。在第一页,开宗明义道:“这本讲义,是要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趋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份量和价值。”平心而论,这确实是我们窥探清代学术或者说传统国学的一本好书。本人国学并没有算入门,所以在这里说的话,大家要留个...
评分梁公该书旨在梳理明清之际的学术的变动。因此,在梳理的过程之中明儒对阳明之学的反动梁公是作了有益的分析,对八股之士也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而我感触最深的尤是梁公在学术史上融入明末历史,使得读者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一个个著书立说的文人的投入到民族斗争之...
评分此文以《商务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新在哪里》为题,刊载于2012年4月11日《中华读书报》第10版。刊载时编辑多有改动,以下按照作者原标题及原文。 返回“讲义”的现场 ——商务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缘起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近年来不断受...
第2次读
评分或许,循着任公的推介去读书也不失为一种捷径吧。 前十二章主要论述明末清初、清中思想史,后四章(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可谓文献目录。 顺便说一下,我因这本书的编排质量而对山西古籍有了好感,不再唯中华、上古是瞻了。
评分梁启超的书
评分梁启超的书
评分梁启超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