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当代知名作家,曾是先锋派的开拓者之一,25年前即有人称“马原是作家的偶像”。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著名的“叙述圈套” 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著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上下都很平坦》等。20年前,马原离开小说创作;10年前,马原宣告“小说已死”;“归隐”20年后,马原带着《牛鬼蛇神》重回人们的视野。
《牛鬼蛇神》为马原“归隐”20年的思考。它涉及到人、鬼、兽、起源、常识、真实、假象,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他近六十年体会到的神奇和诡异尽展本书。
作品中的两位少年,李德胜和大元,一个山民、药学奇才、理发师傅、冥纸工艺师傅,他虽然看起来过的是悲惨生活,却有着清晰的人生,以天生的悟性和敏感,从乱象迷雾中直抵生命的真意;一个记者、作家、制片人、大学老师,他的人生是混迹于大千世界,却始终在混沌迷蒙之中,在似是而非的真相中苦苦思索追寻,最终回归生命本身。
半个世纪的经历与思考,什么才是马原的“原来这才是生活”?
不写小说二十年的小说家马原重新出山,拿出了新作《牛鬼蛇神》,不免让我们有所期待及悬着一颗心。期待显而易见,提着心不免有些复杂,当年马原搁笔不写是因为遭遇了创作瓶颈,无法突破干脆放手,这多年后难道觅寻到解决之良策,再起炉灶?《牛鬼蛇神》既然端出,显然为作者所...
评分【先锋与唱衰论】“叙述圈套”与“小说已死” 关天马原,最著名的两个标签是“叙述圈套”及“小说已死”,正是因为他的“叙述圈套”马原才被归为先锋作家之列,而“小说之死”则是他的小说唱衰论,为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我们来看看他的原话吧: “我对文字的前景是很悲...
评分这不是小说,这是一个故事性很不强的带有明显自恋倾向的散文体自传,兼具不很专业的西藏及海南的旅游指南功能。鉴定完毕。
评分最初拿到马原的小说《牛鬼蛇神》时,是一个电子版。看到上面赫然印着的“第三章”几个字,让我一直认为看到的是个错版。随后看到了纸质版的《牛鬼蛇神》,目录上颠倒的章节,让人豁然明了:那是马原标志性的手法,其效果等于马原曾经在小说中讲过的那个经典的、标志性的句...
评分从常识的角度讲,一部好的小说,最根本的属性应该是让人有阅读下去的欲望,否则,读来如坠云里雾里,味同嚼蜡,再玄妙的叙事方法,再先锋的写作路数,也不过是作者自己在搭台唱独角戏。就如先锋小说,作者们将写作当成表演,将小说当成呓语的试验田,从善意揣测的角度讲,这是...
有点过长吧?感觉还可以更利索些,料更猛些。
评分书枝赠送。虽然书枝明示暗示这书不好看,我还是选了它。然后之后吃饭喝茶一路拿着它。回家的地铁上,看了两站地,就果断明白了:书枝是对的。
评分四星半,算得上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作,鬼气森森而意味悠远,阅读体验绝妙,文章没有明显的主线,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推写,因此除两个主人公外所有的人物存在的意义都很不明确,由第三人称转第一人称再转第三人称的过程出人意料的和谐自然,神婆部分和藏区部分堪称绝妙,对人生,宗教与人类起源的思考也可圈可点,不突兀不说教,可惜后劲不足,收尾之力薄弱,虽然我读最后那首诗的最后几句【我就原谅他们了】的时候,我真心的原谅了马原,很少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体验到这种直触生命本源,直指本心的触动感,这本书其实是他对生命的思考笔记,没有刻意的去自圆其说,也没有刻意的拉成体系,不解,便问,感觉有所得,便说,如此而已
评分故事本来还算可以,可被这无中生有的形式搞的头昏脑胀,不知道那些“0”的小节到底要干嘛,如果这是“思考人生”,也太装太流于形式了点……读到最后不知道作者到底是在讲故事呢还是想谈讲哲学?这厚重的一大本,内容很多,读得很累,却不知道高潮在哪里。。。68
评分难以相信这是马原作品!语言平淡无奇甚至流俗,情节流水帐匆匆、用笔不均;结构上仍在玩味20年前的所谓先锋,世道大变矣;意图用生命书写死亡观,可惜只有猎奇没有感动,不知所云,后半本书犹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