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福建晋江人,1942年生,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苹果日报》社长。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出版文集《双城杂笔》《这一代的事》等三十余种,深受读者欢迎。
《英华沉浮录1》是作者于1995年至1997年在香港《明报》撰写的专栏文字结集,分为阅读、文物及政治文化、语文、人物交游几大类。这些文章曾在香港文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之后上海的报纸也有陆续选刊。
断断续续用了10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6册《英华沉浮录》。 来北京最大的感触,便是完整的阅读时间被高速的生活节奏切割得支离破碎。在碎片化且浮躁的时光缝隙中,耐着性子读完大部头作品实属不易,小散文成了阅读的上上之选。随便抽个三五分钟,正好读篇短文。短文积得多了,...
评分董桥评论香港报纸的社论大多沉闷,是由于“主笔阅历不深、读书不博、文笔不行”。其实这三个标准适用于做文字工作的任何一行,比如缺乏以上三种素养的人做翻译,就会将原文翻译成他所能理解的简单形式。书评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具争议的,书评人中聚集了文化人中最多的一群吹嘘...
评分《英华沉浮录》(一至六),董桥著,海豚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1996、97两年明报专栏结集,皆是千字以下短文,每日睡前读几则刚好。短文写得好不易,难得兼杂论中英文。尽管作者自谦,但这等学养的老一辈报人也不多见了。但亦因作者博且通,读来时有卖弄之感,亦挡不住...
评分断断续续用了10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6册《英华沉浮录》。 来北京最大的感触,便是完整的阅读时间被高速的生活节奏切割得支离破碎。在碎片化且浮躁的时光缝隙中,耐着性子读完大部头作品实属不易,小散文成了阅读的上上之选。随便抽个三五分钟,正好读篇短文。短文积得多了,...
评分《英华沉浮录》共六卷,时间跨度从1995年12月4日到1997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香港正脱离英国女王的裙裾遮蔽,一直近在身侧的祖国,巨大阴影此时切切实实地罩在港九上空。紫荆花绽放在五星红旗下,舞照跳马照跑的景象下恍惚一切如昨,可风自北方来,香港人心中一定都有自己的春...
多云读书写字之心会,应皆作者日常所思,信手写来自成文章,笔至浓稠则为审美体验,亦有同与不同、及与未及,如语“学周作人的文章要先学矫情”云,不能不深生叹服;墨色间常引谐闻轶事增加趣味,其中大仲马父子事等,雅俗各有用心,哭笑不能,而美女之答“哪里!哪里!”,前日偶知即见出处,似或有缘;此书中有谈第三卷等事,当是结集版本不同,又略及时闻,知本册之文初见报于西历九六至九七年初
评分逼格高,趣味性强,本月“手不释卷”之选!
评分那时候的董桥,真是一身英伦味道,雅致到家了。虽然都是些碎屑的东西,但是无一不在闪光。
评分文章能寫到這般舉輕若重,萬物生情,是多年才、學、識熔鑄後的稟賦。
评分读董桥的文字,实在忍不住像林妹妹问宝玉的字般:"怎么就写得这样好了?"他的文章真真是他自己说的那样"不长皱纹"!不过他确实对笔下的每个人都评价甚高,有时我不禁想,这样的评价也许是“过”高了,所以少些世俗和人间气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