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完美的一天

这完美的一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拉•莱文(Ira Levin,1929~2007),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毕业于纽约大学,曾在美军通讯部队服役。出道作《死前之吻》(A Kiss Before Dying)获得成功后,曾改行编写舞台剧。1967年根据妻子怀孕经验写成《失婴记》(Rosemary’s Baby),被波兰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搬上银幕,带给美国文坛与好莱坞影业难以抹灭的影响。1976年的惊世之作《巴西来的男孩》(The Boys From Brazil)提前预告了世纪末崛起的高科技基因工程,兼具科幻与间谍两种类型小说特色。1980年以《死亡陷阱》(Death Trap)拿下“美国最佳剧作奖”。1997年出版《失婴记续集》(Son of Rosemary)后宣告封笔。莱文一生作品不多,除了9部剧作之外,他只创作了7部长篇小说,然而每一部小说都脍炙人口,一经出版便名列美国畅销书榜首,并被改编、拍摄成了电影或电视剧。他曾数次荣获埃德加•爱伦•坡小说奖和其他文学大奖,为当今美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2003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授予他“推理大师奖”,是对其毕生创作经历的充分肯定。惊悚小说之王史蒂芬•金对莱文有超高肯定:“他是技艺超群的瑞士制表巨匠,我们这些人看来像打工的三流货。”2007年11月12日,莱文因心脏病病逝于曼哈顿自家公寓,享年78岁。

《这完美的一天》创作于1970年,小说通过白描的手法不加渲染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高科技占主导地位、精神世界却是一片荒芜的社会画卷,深刻反映了当代知识分子对“乌托邦”理想产生的幻灭感和悲观情绪,堪与扎米亚京的《我们》、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并称四大反乌托邦小说。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美)艾拉·莱文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464
译者:吴建国
出版时间:2012-3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8978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反乌托邦 
  • 科幻 
  • 小说 
  • 艾拉·莱文 
  • 美国文学 
  • 美国 
  • 这完美的一天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完美的一天》以崭新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科技治国论下的乌托邦”的社会生活图景:大家说同一种语言,吃一样的食物,喝一样的饮料,穿一样的衣服。没有名字,每个人都靠一个由九个字母数字组成的代码来区分彼此。人们被告知在哪儿住,吃什么,和谁结婚,什么时候生育,从事什么工作。所有人都会在62岁时死去。整个社会由一台电脑控制。人们每天都得接受注射,麻木是所有人的基本状态。大家都很满意这种生活。

数年后,由于一次未能预测到的大地震,“大家庭”成员们的常规性治疗被耽搁了数日,有些成员的知觉力得到复苏,头脑变得清醒,思维也活跃起来,开始质疑起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并策划逃离了“统一电脑”的束缚,奔向自由的马霍卡岛。然而,这座“自由之岛”并非真正的“天堂”,它是“统一电脑”专门为那些“无可救药的人”安排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奇普,有着奇异的双色眼睛,一只和80亿人差不多的棕色眼睛,一只居然是绿色的!这只独一无二的绿眼睛,宣告了他在“统一纪元”的特殊性,而他不愿改换眼睛颜色的原始冲动,最终导致了他的叛逆。 这是美国作家艾拉.莱文写于1970年的反乌托邦小说《这完美的一天》中的情节,听...  

评分

完美的世界是人类的一种梦想,寄寓于现世的超越与人性的理想化憧憬,因此自理论至实践,从来就不绝如缕。我们立足于此处的喧嚣尘世,遥想彼岸的上善之地,未免心怀美好愿望,有无数经世治国或采菊东篱的繁复构想,为乌托邦王国添加无限的想象空间。然而,理想若始终停留于空...  

评分

首先主角有些过人之处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不然怎么叫主角对吧.其实一直下来都还好,但是看到后来,越发觉得统一电脑靠药物来控制人民的做法,太简单,也太bug了.比起1984,以主角为代表的人民想要靠自发的想法来萌生反抗年头根本是不可能的,强如主角也要靠意外才唤起记忆,但也...  

评分

评分

奇普,有着奇异的双色眼睛,一只和80亿人差不多的棕色眼睛,一只居然是绿色的!这只独一无二的绿眼睛,宣告了他在“统一纪元”的特殊性,而他不愿改换眼睛颜色的原始冲动,最终导致了他的叛逆。 这是美国作家艾拉.莱文写于1970年的反乌托邦小说《这完美的一天》中的情节,听...  

用户评价

评分

魏 对于醒悟过来的反抗者的收编 有没有令人想到当下某国 对公知的收买?

评分

现在看纸质书只觉得各种做记号做摘抄不方便是什么病……

评分

结局还是比较意外的。虽然猜到主角换眼睛只是麻痹敌人,但还是敬佩他的勇气,同时也对控制更加恐惧,无论来自人还是机器。

评分

与其天天搬砖。不如完美生活

评分

很吸引人的故事,乌托邦的形式很正规,反乌托邦的意思非常明显,围绕自由一个主题进行反驳,但微微有些浮于表面呈现,相对于《1984》则要弱去一点。表述太明显难以让读者进行回味,阅后也许即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