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山博士:
原香港大學社會係助理教授,1998年起在中國大陸進行社會性彆研究。
作品年錶:
1.1990《周潤發現象》
2.1990《消費文化:影像・文化・音樂》
3.1990《電視已死》
4.1990《解構香港電影》
5.1991《誰明女子心》
6.1991《誰不是韆瘡百孔》
7.1991《先為人然後纔是中國人》
8.1992《意義――詮釋學的啓迪》
9.1992《女人的一半也是女人》
10.1993《異性戀霸權》
11.1994《色情現象》(此書閤著者趙文宗)
12.1994《同誌神學》
13.1994《假如上帝是個女孩子》
14.1995《同誌論》
15.1995《“衣櫃”性史》(此書閤著者趙文宗)
16.1995《香港同誌站齣來》(此書閤編者麥海珊、江建邦)
17.1996《香港同誌故事》
18.1996《北京同誌故事》
19.1996《我們活著》(此書閤編者吳春生)
20.1997《後殖民同誌》
21.1997 Histoires De《Camarades》Les Homosexuels En Chine,此乃《北京同誌故事》的法文譯本
22.1999《閱讀性彆》
23.2000《性彆越界在中國》
24.2000 Tongzhi:Politics of Same-sex Eroticism in Chinese Societies
作者周華山博士在摩梭山區與摩梭人同吃同住一載多,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平反瞭過去對摩梭人“知母不知父”、“母女共夫”、“無父無母”等不公評價。他在書稿麵世前,請摩梭人細閱,在書中他說齣瞭一些摩梭人自己想說卻難以用文字係統錶達的話語,提齣一些發人深省的觀點,如“害羞文化”、“女本男末”、“尊時不貶女”、“重女不輕男”等。特彆是“害羞文化”的提齣,使過去的一些難以解釋的現象豁然開朗。
周華山的研究是讓研究主體發齣自己的聲音來,他觸摸到瞭摩梭血脈中跳動的熱點,進入摩梭人內部的生活。他把潛藏的東西發掘齣來,然後讀者也參與進去,得到啓發,也作齣自己的思考和結論,這就把學問做活瞭。
《常识》一书中,梁文道提到“我想起几年前拜读人类学者蔡华教授《一个无父无夫的社会》时的震撼经验”,并且表示“假如我有一个孩子,我一定也要让他知道摩梭人的故事。”。但梁文道并不知道这个所谓的人类学者写的这篇博士毕业论文,其实是抄袭之作,不单如此,周华山也指出...
評分今年春节去云南旅游之时,听导游谈起过摩梭和走婚,说的很传奇,也有勾手心一说,当时觉得可信度不高,看来真是被导游忽悠了。大概多数去摩梭的游客都是被走婚吸引,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的。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周华山说的很对,我们自己享受着市场经济的科技、文明与方便,却...
評分今年春节去云南旅游之时,听导游谈起过摩梭和走婚,说的很传奇,也有勾手心一说,当时觉得可信度不高,看来真是被导游忽悠了。大概多数去摩梭的游客都是被走婚吸引,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的。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周华山说的很对,我们自己享受着市场经济的科技、文明与方便,却...
評分在北京图书大厦找另一本书的时候偶然翻倒的,用了两个小时站着翻完的。第一次听到摩梭族是在许静老师的课上,她在讲民族志和田野调查时提到了施传刚关于摩梭族的报告。不过摩梭留给我的印象是比较乱,生下的孩子不知父亲是谁…… 显然这是一种误解,而且大部分对摩梭有所耳闻的...
評分在北京图书大厦找另一本书的时候偶然翻倒的,用了两个小时站着翻完的。第一次听到摩梭族是在许静老师的课上,她在讲民族志和田野调查时提到了施传刚关于摩梭族的报告。不过摩梭留给我的印象是比较乱,生下的孩子不知父亲是谁…… 显然这是一种误解,而且大部分对摩梭有所耳闻的...
齣於獵奇的心態,粗略翻瞭一遍。重點看瞭關於“走婚”的章節。摩梭文化中的走婚不是強調高潮與快感的性解放,也不是一對一的穩定關係,實質上是閤則聚,不閤則分的相處模式。相比現代社會中許多夫妻,毫無感情卻因為子女、財産、世俗壓力,不得不選擇彆扭地過下去,摩梭族人真的太幸福瞭。然而,這種文化在封閉的小型社會得以存續,在強調交流與互通的大社會,不知將會如何發展。
评分瞭解摩梭人開始 以人類學的觀點來看的話,其中還是加瞭不少太主觀的情緒,讓人感覺不過靠譜
评分去瀘沽湖旅遊之前都應該看看
评分看過基本可以不去濾沽湖瞭
评分隻是作者多次說“母權或女權”這種詞語,把“女權”當貶義詞用,可全書又是女權主義的態度。讓我覺得他腦子進瞭幾滴水……另外對於為什麼摩梭族不喜歡彝族(難道是我誤解?)的問題,也未詳述。好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