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于1939年11月18日出生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妹。父亲是森林植物学家,母亲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主修家政。阿特伍德七岁时,全家移居多伦多,父亲则任教多伦多大学。
阿特伍德就读于里赛高中时即展露文才,在校刊发表散文及诗作,之后就读多伦多大学的维多利亚学院,师事诺若普·佛莱等教授。毕业时荣获伍卓·威尔森(Woodrow Wilson)奖学金,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师承杰隆·巴克利,二十三岁获硕士学位,随即留在哈佛攻读博士课程。1966年自从她的第二本诗集《圈戏》出版后,阿特伍德在加拿大文学界就声名大噪。目前阿特伍德与小说家格姆·吉伯森及女儿洁思定居多伦多市。
在阿特伍德的诗作中,举凡《圈戏》、《在那国度的动物》、《苏珊娜·慕迪的札记》、《诗选》、《双首诗选》及《不见月亮的期间》等,都呈现女性观察入微,深入心灵意识的层面,主题也多围绕“在一个瞬息万变、诡谲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清晰意识及自主性”的课题。
1976年的《女法师》、1986年的《贴身仕女的故事》、1988年的《猫眼》、1993年的《强盗新娘》、1996年《别名葛莉丝》及近作2000年8月出版的《盲刺客》皆以独特的阿特伍德叙事手法、复杂的情节铺陈以及女性意识的勾勒,吸引广大的读者。
《盲刺客》是一部结构奇巧、故事里套故事的小说。小说有两个女主人公,一个是劳拉,小说一开始就在车祸中死去;另一个是她的姐姐艾丽丝,生活在死者的阴影中,回忆着快被湮没的往事。有关盲刺客的故事是劳拉生前写的,描述了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一个富家小姐和一个在逃的穷小伙子的恋情。同时,这对恋人想象出了发生在另一个星球上的故事。这个虚构的故事里充满了爱、牺牲与背叛。而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艾丽丝嫁给了富商理查德,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桩美满的婚姻,殊不知,理查德将魔爪伸向了小姨子劳拉,于是,劳拉的车祸令人产生了怀疑……
很多年以前读到关于《狂恋大提琴》的评论时,只觉得那是不忍卒读的文字。心下还猜想:或者,这是安妮宝贝刻意为之的妖异?及到真将那一张DVD推入笔记本,在一个夏夜的两小时之后,才发现电影本身比那一篇评论要厚重许多,更残酷太多。 妹妹赤裸着身体在树林里遍体鳞伤,哭泣...
评分作者:Adam Mars-Jones 译自英国《观察家报》The Observer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新作由三条线索组成。艾丽丝•蔡斯的回忆录追溯了她的成长过程:从繁荣之始——钮扣厂业主之女、与富豪的无爱婚姻,及至孤独、耽于冥想的老年。 其次是《盲刺客》的节录:艾丽丝的...
评分一般看来,如果译者的笔力够用,并明了原文作者最为看重的就是作品的开篇,它的第一节、第一个句子的话,并在这里同样下过功夫的话,那么这译者应该还算不错。 原文第一段为五句,最后两句是: Chunks of the bridge fell on top of it.Nothing much was left of her but c...
评分这是个隐晦的世界。文字提供解读方式——让世界如花瓣层层打开,或者用犀利的刀锋割开。 玛•阿特伍徳提供的方式,是两者的合一。《盲刺客》既温软又坚硬。她轻巧地将不同意象组合在一起,突兀又贴切。箭就在弦上,张力无处不在。 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是一种高...
评分叙述的方式往往可以决定许多事情。比如说当艾丽斯写了一整本回忆录,却刻意地略掉了她和亚历克斯之间发生的一切,突然可以让人明白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在她心中的位置。即使那是因为这大概是她乏善可陈的人生中唯一值得回忆的地方。 就这样一点埋藏在她心里的故事,甚至没有十年时...
就像序言里写的,这本小说是个:俄罗斯套娃。非常精彩,看过她其他几本儿书,都挺好的,但得了布克奖也谈不上是什么100部最伟大小说之一,自己感觉这本儿小说还可以更精炼一些。因为前段时间读了三体所以读这本儿脑子基本够用了。喜欢套娃的人欢迎去买,还是值得一读的。
评分看了一个月,是一部需要慢看的书。套娃式的结构,一旦适应了,到后面略感缓慢冗长。看到结束,情节的加速反转把前面缓慢蓄积的力量一下子释放出来,那种哀伤的感觉一下汹涌而至。写起来真是需要耐心。
评分「劳拉是我的左手,我也是她的左手。我们一起写出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左手写成的书。」克制的抽丝剥茧尽头,真相猝不及防得让人窒息,艾丽丝,而你又为什么总是活着。有些悲剧就是这样拒绝简单化作眼泪,又不知该如何叹息,于是就只是再也忘不了了。
评分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想写稍微长一点的书评了,但觉得这本书值得花点时间。 这本书的故事的核心其实是平庸的,姐妹与两个男人,但作者对写出这个故事所使用的技巧非常惊人,整体架构,以及组成部分之间的嵌套、映射和对比,让这个故事呈现一种形式感,就像一出歌剧,也许故事都是烂俗的才子佳人,但在听到女高音唱出花腔、颗粒音、装饰音时,你仍然为这个故事感动,感动的原因是因为她在一出台上台下都明白的故事里,还能奉献出自己真的感情,那种感情在形式的框框内,仍然是美的。仿佛一个标本。是死的,却是美的。 翻译得很好,上海译文是品质的保证。译前序里讲到作者是诗人兼小说家,所以笔触诗化,也许这也是整个作品读来很美的原因。 小说是2000年的布克奖得主,布克奖不能再多说了,老在讲它,被它打个标签,确实就是你“应该去读”的权威认证
评分多重文本跟声部的交织叙述。艾丽丝+盲刺客。艾丽丝的声部也分为现实跟回忆两部分。盲刺客也分为偷情男女跟外星故事两部分。双股四线交汇在一起,彼此补充、映射、互文。其中点缀新闻、信件等文本,像线上打起的疙瘩,让人定位,也增加肌理跟手感。看到艾丽丝结婚后遇到托马斯我怀疑盲刺客写的并非劳拉,而是艾丽丝,但是看到劳拉重新出现,觉得盲刺客写的可能是两姐妹的合体……至于结果,就不剧透了……各种细节绵密充实,真是一本精巧又厚重的小说。(读得很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